第一百一十三章:新的战场 (第3/3页)
,增派明哨暗岗。
二,加强军地协同,与市公安局、社会部建立每日情报会商机制,信息共享,行动联动。
三,对部队内部进行反特防奸教育,提高警惕,同时协助地方训练可靠的工人纠察队,参与厂区和社会面巡逻。
四,对原国民党军政警宪特人员进行登记甄别,既要给出路,也要严防破坏。
五,严密监控金融市场和物资供应,防止敌特利用经济问题制造混乱,必要时协助政府采取果断措施。”
他的指令清晰、具体,充满了应对复杂局面的务实精神。与会者们神情严肃,他们意识到,司令员已经将工作的重心,从未自战场上完全转移开的视线,投向了这条更加隐蔽、却同样关乎生死存亡的战线。
会议结束后,已是华灯初上。谢文渊没有立刻回家属院(组织上已安排其家属来沪),他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窗外,是上海不眠的夜景,霓虹灯开始闪烁,勾勒出这座城市的轮廓。这灯火,曾象征着旧时代的繁华与靡乱,如今,它需要在新的秩序下焕发新生。
他走到书柜前,从里面取出一个上了锁的檀木盒子。打开,里面是几封林婉茹从北方寄来的信,那本边缘已磨损的《工铲当宣言》,以及母亲留下的那半块徽墨。他轻轻抚摸着徽墨冰凉的表面,上面的“谢”字依旧清晰。从荆楚大地的书香门第,到黄埔军校的操练场,再到抗日烽火、解放战场,如今置身于这充满诱惑与陷阱的十里洋场,他的人生轨迹与这个国家的命运一样,充满了巨大的转折。
他拿起那本《工铲当宣言》,翻开扉页,林婉茹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这句话,在此时此地,给了他莫大的慰藉和力量。建设新中国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充满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敌人。但他坚信,只要信念不移,依靠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将东西仔细收好,锁回盒子。然后,他摊开上海市区地图,拿起红蓝铅笔,开始在上面细致地标注起来,目光专注而坚定。对他而言,以及对成千上万像他一样从战火中走来的革命者而言,上海,这座刚刚获得新生的城市,已然成为了一个必须坚守、必须建设好的——新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