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浴火申城 (第3/3页)
师长,停止无谓的强攻!立刻组织侦察分队,寻找敌人火力死角,利用夜暗,用橡皮艇、木盆,哪怕抱着木头,也要想办法悄悄渡河!同时,加强政治攻势,用广播向对岸喊话,瓦解敌军士气!我们要智取,不能蛮干!”
他深知,这道命令下去,意味着更多的牺牲和更艰巨的任务,但这是保全上海必须付出的代价。
战斗在煎熬中持续。战士们发挥出惊人的智慧和勇气。他们打通墙壁,在弄堂里穿梭;他们爬上屋顶,从天台发起攻击;他们潜入下水道,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出现。地下党组织和工人群众也冒着生命危险,为部队带路,提供情报,甚至直接参与战斗。
五月二十五日,转机出现。一部解放军通过巧妙迂回,在苏州河上游成功渡河,从侧后袭击敌军要点。同时,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使得部分国民党部队军心瓦解,开始成建制投降。
五月二十七日,上海全市宣告解放。
谢文渊随着入城部队,走上了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的南京路。街道两旁,是欢迎的市民,他们挥舞着临时制作的小红旗,脸上洋溢着解放的喜悦,也带着劫后余生的惶恐。路面上,还残留着战斗的痕迹:烧毁的车辆、破碎的玻璃、临时堆砌的沙包工事。一些高大建筑上,弹痕清晰可见。
他没有胜利者的狂喜,只有一种巨大的、沉甸甸的慰藉和疲惫。这座城市,虽然经历了战火,但主要的基础设施、工厂、港口,特别是那象征着城市脉搏的外滩建筑群,大部分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他走到外白渡桥边,望着浑浊的苏州河水,仿佛还能看到不久前那场血战的影子。他默默地摘下军帽,向所有在解放上海战斗中牺牲的战友,致以无声的哀悼。
“参谋长,军部通知,立即开会,研究城市接管和警备工作。”警卫员的声音在一旁响起。
谢文渊抬起头,深吸了一口带着焦糊味和淡淡海腥的空气。他知道,枪声停息,只是另一个开始。治理这座庞大的、复杂的城市,恢复它的生机与活力,建设一个属于人民的新上海,将是他们这批军人面临的又一场严峻考验。
他重新戴上军帽,整理了一下风纪扣,目光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与坚定。浴火重生的申城,正在等待着它的新生。而他,和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一样,必须迅速转换角色,从征服者变为建设者,在这片新的战场上,继续挥洒他们的热血与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