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浴火申城 (第2/3页)
外合。”
命令下达,一种全新的、更加精细和残酷的战斗模式开始了。
五月十二日,外围战斗率先打响。敌军依托星罗棋布的数千个碉堡和永备工事,进行疯狂抵抗。解放军的战士们,为了减少对城市的破坏,往往只能依靠步枪、手榴弹、刺刀和炸药包,在近距离与敌人反复争夺每一个碉堡,每一条堑壕。进展异常缓慢,伤亡陡然增大。
谢文渊不断接到前线伤亡惨重的报告。有时,为了攻克一个坚固的桥头堡,一个连队打到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他看到抬下来的伤员,很多是被近距离的枪弹、刺刀甚至*****所伤,惨不忍睹。他的心头在滴血,但神色必须保持镇定。他亲自与前沿指挥员通电话,了解具体困难,调整攻击节奏,强调战术灵活性。
“不要急躁!正面攻不动,就绕到侧面打!楼上火力猛,就从地下室挖过去!发挥我们近战夜战的特长!”他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到每一个硝烟弥漫的前沿。
五月二十日左右,部队终于扫清外围,突入市区。真正的考验降临。城市巷战的复杂性远超野外作战。高大的建筑物成了敌人的天然堡垒,每一个窗口都可能射出致命的子弹,每一个拐角都可能隐藏着狙击手或爆破点。
谢文渊将指挥部前移至市区边缘一栋未被完全破坏的楼房里。透过望远镜,他能看到远处街道上爆发的激烈枪战,看到战士们利用墙角、沙包、甚至废弃的电车车厢,与敌人逐屋争夺。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间回荡、折射,形成令人心悸的混响。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苏州河沿线。敌军凭借北岸的高楼大厦,布置了密集的火力网,严密封锁了几座主要桥梁。试图强渡的部队在河面上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鲜血染红了苏州河水。
“参谋长,三师报告,对四川路桥发起的五次冲锋都失败了,河水都被染红了……同志们眼睛都打红了,请求炮火支援!”一个满身尘土、胳膊上缠着绷带的团长冲进指挥部,几乎是吼着报告,眼泪和汗水混在一起。
谢文渊的心猛地一沉。他何尝不想用炮火将对岸那些喷吐火舌的窗口夷为平地?但他不能。他走到窗前,望着苏州河方向,双手紧紧攥着窗框,指节发白。他仿佛能听到对岸战友们牺牲前的呐喊,能感受到指挥员们那焦灼如焚的心情。
他猛地转身,眼神锐利如刀:“不行!绝对不能用炮!告诉三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