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关于中国古棋的本来面目的讨论 (第3/3页)
东西是永远也搞不懂的,所以一流棋士也讲运气的。像木谷大豪可能就是在这方面有点欠缺,而不能登顶罢。而藤泽、板田等等在生活中亦有赌博的一面。
日本职业不许和业余赌,有其两方面性,好处是其贵族化,使其社会地位大大提高;坏处是搞小圈子,近亲繁殖,一代不如一代。中国就没这限制,所以其好处没有,但其坏处亦没有。徐奉诛九段在韩国棋院时,就喜欢和业余棋手下人民币50元左右的赌棋,而不喜欢下500元左右的指导棋(输赢都有钱收),你选择哪种呢?
至于水平,直到中日甲午战争以前,精确地讲,在范施时代以前,日本的水平都在中国以下,当然,如前所述,日本围棋和中国围棋不是同一个东西,所以不一定有可比性。不过,在日本,即使是大家推崇的道策名人,亦不过是将日本的中后盘提高到可以与中国相抗衡的地步,对于布局还是在黑暗中摸索;到了秀策,搞出个135布局,算是和我老人家的伟大理论相暗和,可是解释却大大不通,什么限制挂角方向的啦,可能是拿来骗外人的理论吧。
可以说,如果下20局,10局中制,10局日制,来个中日最高决战。在秀策以前的日本名人必负,而且可能会死的很难看!即使是秀策来,比分亦可能是8:12或7:13负。中国必胜的最大胜算恰恰是布局,其次才是中盘战力!在10局中制的对局中日方一局也不可能胜。
q:为什么民国初年中日交流中中方惨败?
a:原因主要在棋外,由于近代中国受大力冲击,民族经济衰败,使围棋事业在人才和资金上都受到极大冲击。主要是人才,今天我们来看当时的棋手,资质实在不敢恭维。当时也就是有个吴清源,去日本为中国人挣了份大脸。其他的和吴的落差太大,搁在今天,也就是在各地棋馆混混的主,能不能去晚报杯,去了能不能进前十,都是疑问。
就是这些棋手,希望他们继承古代精华尚不可得,如何可以负扬我中华威名的重任呢?日本在交流早期时问中国方面为什么要还棋头,中国竟无人能答,只能讲古法如此。中国古棋到这个地步,不死也不行了。
不过,当时的中国棋手和日本棋手交流下中国古棋,成绩还是很好的,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吴清源先生亦亲口讲过。算是没有完全玷污了祖宗的威名。
q:吴清源从中国古棋中吸取了养分?
a:错误,完全错误。
吴清源从一开始就是学的日本棋,对于中国古棋的东西一点也不懂。事实上,当时中国也没有几个人真的懂中国古棋了。吴清源可以用“自出洞来无敌手”来形容,当时国内的棋手对于吴的小目定势根本就没有办法,中后盘也拿不出上手姿态的东西来。吴清源在他的《自选百局》中,第一局就是和汪云峰元老的座子棋,那可能是吴和汪元老的初交手,或则是交手历史中的前几局中的一局。文中说明汪云峰元老先生顾忌吴清源的小目定势而要求下古棋,而对局中吴清源就是第一手下在了星下的位置!面对这个古棋中的坏棋,汪云峰元老什么招也没有,最后还被吴清源中盘屠龙而速胜。吴清源先生选这个对局可能就是告诉大家:他不懂中国古棋。
(图1)
(图2)
(图3)
--公告:网文联赛本赛季海选阶段最后三周!未参加的小伙伴抓紧了!重磅奖金、成神机会等你来拿!点此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