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转贴《围棋三字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转贴《围棋三字经》 (第3/3页)

全书的后三卷,有各种死活棋势三百七十八型,极有价值。

    过百龄,世惊叹。《四子谱》,为心纂。到了明代,围棋活动开展的更为广泛,除皇帝、宰辅以外,官吏、文士以及社会各阶层喜爱围棋的人大为增加。著名文人唐伯虎、吴承恩、汤显祖、凌蒙初等都是围棋爱好者。围棋国手过百龄技压群芳,“棋品第一,名噪京师”。所著有《官子谱》、《三子谱》、《四子谱》。《四子谱》为其代表作,谱中按起手法分类,计分镇神头六十一变,倚盖一百七十八变,大压梁一百一大变,六四起手三十变,七三起手五十七变。其中的解说,或概括论述,或说明某势宜于让子或对子,提示明确。后人对此书评价:“此谱最精紧,初学习之,可无迂缓之病。”

    清国手,如涌泉。黄龙士,着先鞭。徐星友,继前贤。范西屏,《桃花泉》。著《指归》,施定庵。清末季,陈子仙。周小松,亦称善。

    清国手,如涌泉。黄龙士,着先鞭。徐星友,继前贤。围棋至清代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李耀东的《中国围棋史》说到清初之围棋:“棋坛名手先后继出,称霸争雄,此期之弈史,无异于吾国政治史上之有周末战国时代也。迄黄龙士异军突起,局面翻新,始征服群雄而成帝业。”

    黄龙士是清初独步一时的高手。《弈评》说他“黄龙士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如淮阴用兵,战无不胜”。徐星发是黄龙士的学生,是黄逝世后三、四十年间的国手。所著《兼山堂弃谱》精选了明末清初国手的代表作六十二局,每局都有评注。不仅详细评论了若干着的得失,还指出了当时某些看法的源流,最后还作了局终总结。是明代弃谱数量增多以来的一部佳作。

    范西屏,《桃花泉》。著《指归》,施定庵。清初继黄龙士、徐星友后,著名国手有梁魏今和程兰如。可是,范西屏、施定庵登上棋坛后,梁、程的地位立即被取代。范、施都是浙江海宁人,两位同乡称雄棋坛四十多年。二人的棋艺达到了过去从来有过的水平,而二人又各擅其妙,难分高下,成为座子棋时代的两位最高峰。范西屏编著了《桃花泉棋谱》,全书以边角定式及其变化为主,分为九五镇、三六侵分、大飞进角等二十类,计八百多个变化,每个变化都有详细明确的解说。施定庵编著有《弃理指归》、《弃理指归续编》。前者分起手辩证、布局、小侵、大侵、镇边等十六类,全是文字口诀,无图,后钱长泽为其绘制棋图,以图作注,变成《弃理指归图》。《弃理指归续编》为围棋入门口诀。

    清末季,陈子仙,周小松,亦称善。清末的众多棋手陈子仙、周小松为佼佼者。陈子仙,浙江海宁人,少年时即是知名国手,年未五十而逝。周小松为清末“第一流之弈家”。辑有《餐菊斋棋评》,收集棋谱二十七局,皆为当时的对局,每局都有详细评述。

    清末季,陈子仙。周小松,亦称善。

    至民国,吴清源。少年时,头角现。赴东瀛,苦研钻。成大器,光灿烂。

    至民国,吴清源。少年时,头角现。赴东瀛,苦研钻。成大器,光灿烂。

    解放后,开新面。棋业昌,比赛繁。陈祖德,自不凡。聂卫平,掀波澜。后起秀,春笋现。出于兰,胜于兰。我文化,称斑斓。靡世界,列国赞。

    解放后,开新面。棋业昌,比赛繁。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提倡围棋事业,围棋爱好者越来越多,比赛频繁,棋艺水平大增。围棋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陈祖德,自不凡。聂卫平,掀波澜。1964年,20岁的上海青年陈祖德获得全国冠军,1965年在中日围棋比赛中,又战胜日本九段棋手。1966、1974都获全国冠军。青年棋手聂卫平于1975年技压群雄,登上第三届全运会围棋冠军的宝座,于1975、1977、1978、1979、1982、1983连获全国冠军,1979至1983连续五届获得“新体育杯”冠军。在1976年的访日比赛中,取胜六胜一负的优异成绩,日本报刊赞他为“聂旋风”。在1985年第一届“neg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连克日本超一流棋手,为我国夺得了第一届擂台赛的胜利。此后又为第二、第三届擂台赛的胜利立下功勋。

    后起秀,春笋现。出于兰,胜于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短短三十年内,从“南刘(棣怀)北过(惕生)”到陈祖德、吴淞笙,再到聂卫平、孔祥明,棋艺水平两次大幅度提高。进入八十年代后,刘小光、马晓春、杨晖、丰云获得全国冠军,邵震中、曹大元、马晓春获得第三、四、五届世界业余锦标赛冠军,他们已经不止一次战胜过陈祖德、聂卫平、孔祥明等“老”一代的高手。接着又出现了将超过他们的新手。

    我文化,称斑斓。靡世界,列国赞。围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已打破肤色、人种、语言、风俗习惯的障碍,风靡亚、欧、美,在全世界飞速普及。

    --公告:网文联赛本赛季海选阶段最后三周!未参加的小伙伴抓紧了!重磅奖金、成神机会等你来拿!点此参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