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87章 鸽子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87章 鸽子桥 (第2/3页)

中摇曳。

    老马步履稳健,穿行于山峦夹峙的谷地,涉过浅涧,攀上缓坡。

    夜晚,他们便在背风的山崖下或废弃的驿站旁露宿,篝火映照着一人一狐一马沉默的身影,星河垂野。

    三日后,巍峨的嵩山山系被抛在身后,前方地势渐趋平缓。

    进入平原,景象豁然开朗,也骤然喧嚣。

    这条夯土官道宽阔而繁忙,昼夜不息。

    载着漕粮的牛车队伍走的很慢,车轴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疾驰而过的驿马扬起冲天尘土,背上骑士腰插羽檄,神色冷峻。满载货物的驼队响着沉闷的驼铃,来自西域的胡商眼神警惕。

    白未晞在这样拥挤的洪流中,依旧保持着稳定的速度,灵巧地超越着一队队慢行的车驾。

    五日后,经陈州、颍州,地势愈发低平,水网开始密布。官道常常需要借助长长的堤坝穿行于湖泊沼泽之间,空气也变得湿润起来。

    宽阔的淮河水面浊黄湍急,成为南北之间一道天然的分界线。寿春渡口,舟楫云集,等待渡河的车辆人马排成了长龙。操着南北口音的商旅、士兵、官吏混杂一处,人声鼎沸。对岸,便是江南国境。

    渡船缓慢地将人马车辆运往对岸。当马蹄终于踏上淮南的土地,风中的气息似乎都为之一变,少了几分北地的干冽,多了几分水汽的温润。

    城镇的建筑风格也更为精巧,粉墙黛瓦开始取代北方的黄土夯墙。

    言语间是软糯的吴音,雨水也变得频繁,细密的雨丝笼罩着道路、石桥与乌篷船,远山近水皆浸润在一片朦胧的烟雨之中。

    暮色渐染金陵,秦淮河上升起薄雾。一匹毛色油亮、神骏非常的马儿,驮着一身麻衣布裙的白未晞和她背上那个半旧的竹筐,踏着青石板路,稳稳停在了鸽子桥边那处熟悉的院门前。

    马蹄声惊动了院内。院门“吱呀”一声从里面拉开,正提着水桶准备浇菜的宋瑞探出头来。看到马背上那道清冷的身影,他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爆发出巨大的惊喜,水桶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