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募捐纪念馆(求月票) (第2/3页)
第二天,市里面开会。
原本,市政府在渡江纪念馆建立之后,就已经有了想要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想法,正好,周旭的这篇撞在了枪口上面!
于是他们就着这么一件事情开始讨论起来,随便想着要拿周旭的《南京照相馆》进行宣传!!
一群人讨论了好半天,最后领导说了一句:“虽然这个时机很好,但是我们现在没钱!建立纪念馆需要钱……”
“……市区发展需要经济建设,现在耗费钱财建立纪念馆浪费财政。”
“那就捐款!没钱就募捐!!”市书记拍案说道:“南京这座城市很久没有这种生机了!!哈尔滨都开始响应731的事情,集中订阅了一万册《收获》给了各大工厂学习,我们南京不能落后!
再说了,这都几十年前就该建好了,正好现在民族情绪高燃,我们就应该乘着这个时间去把这个纪念馆建起来!!!”
“……”
第二天。
南京最大的报纸机关《新华日报》发表了报纸:
“经过政府讨论,经上级审批同意,决定在南京建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以此篇告全体市民,并募捐善款!!!”
八十年代,中国比较穷,一穷二白的,亚运会是受人捐赠之后才搞的,很多建筑都是募捐来的。
所以就算是江苏的省会,南京照样穷!
纪念馆少说需要几百万,他们也不一定有钱。
但是。
因为《南京照相馆》在全市点燃了民族情绪,加上现在这个集体共荣的时代,捐款的人数还不少。
而且很多人都支持市政府这个举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早早就应该建立起来了,支持政府活动!!”
“我捐十块钱!这是我这半个月的工资,算是为了国家捐了!!”
“我捐一千块!”
“我捐五毛。”
“……”
回到了小院里面。
周旭也看到了新闻,他思索片刻:这件事情究其源头还是自己写的引起的。
最后周旭决定自己也要捐一点,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是公众人物!更是因为他觉得应该捐一点。
下午。
周旭把《收获》寄过来的稿费拿着来到了市政府办公厅门外。
“我是周旭,帮我找找主任!”
门卫小张说道:“你是周旭,我还是牛旭呢……捐款在门外……”
啪一声!
小张感到头上遭到了重击,等着他回头一看,募捐处的张主任走了过来:“周旭老师,您好您好!”
小张一懵逼!
原来,你牛奶的是这个周旭?作家周旭!
但是看着这么年轻他都下意识的忽视了,还以为作家都是老人家呢,他立马抱歉:“周旭老师,抱歉,我不认识你!”
周旭摆摆手:“不认识我的多着呢,没事,不一定所有人都要认识我/”
“但是您的名字,我们南京人都应该记得!你写的太好了!是你让全国人再一次想起来了南京的灾难的!”张主任立马和周旭握手。
周旭愣了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