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南京照相馆》发表! (第2/3页)
代钱款最大的名额只有十块钱的大团结,
这是第三套的纸币,正面主图案是“人民代表步出人民大会堂”。画面中,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等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的人民代表,手持文件、面带笑容并肩前行。这种“全民团结”的视觉表达,成为“大团结”这一俗称的直接由来。
最后老奶奶接下了:“哦!钱!这是谁呀?”
“这是我的朋友!”姚芳华无语回道。
“哦!对象?”
“朋友!!!”
“嗯,对象是呀,那就好,我还怕你带的外人回来呢!”老奶奶点点头。
周旭看了一眼姚芳华,最后跟着点点头。
他很确信,这老太太绝对不是真的聋子,而是无聊逗着两个人玩呢!
说什么都听不清楚,乱说话倒是可以的。
姚芳华无奈,也没有反驳:“那钱给你了,钥匙给我吧,我带着他过去看看!”
老奶奶拄着拐杖:“我跟着一起去吧!”
姚芳华在后面偷摸和周旭说道:“这奶奶以前是我家亲戚,虽然比较远,但是挺可怜的,她家不是有两套房吗?那一套呀!是她儿子的!当年嗡嗡嗡的时候下乡了,就一去不复返了!不过你也不要担心什么问题,你住的是她的房子,她一直住的是自己儿子的房子。
所以我平时过来就看看!这老人家做的菜好吃。”
“哦!你真挺善良的!”周旭回道。
“你又胡扯!”她揪了周旭一下。
周旭吃疼,但是眼神又真诚又认真:“没有,我真觉得你善良又漂亮呀!”
她脸红了一会儿,往前面埋头走!
老奶奶感叹一句:“真好!啊!”
“您说啥呢?”姚芳华走过来。
“没有呀!我说今天天气好,冬天的太阳,跟柔了一层棉花似的,你说说不耀眼,是唯一能直视的日子!”老奶奶说道。
周旭听着,这老人家有一点文化呀,他问道:“奶奶,您之前是老师吧?语文老师!”
“哎!你猜对了!”
“……”
到了河边的院子,其实不算远,但是老人家一步一步的走路其实比较慢。
就这么一步步的走。
周旭记忆里面没有爷爷奶奶的记忆,毕竟奶奶当年好像是饿死的,爷爷提及过是抗战老兵战死的。
两人到了门口。
门口就在河边的石子路旁边,打开门,一股梅花树味扑鼻而出。
周旭朝着里面看着,只见到里面种着这么一块梅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推门将江南的清浅气息迎进屋来,院子不大,却透着玲珑的规整。院里立着两座屋舍,一主一次,相映成趣。
正屋是两间相连的格局,前屋作客厅,摆着旧木桌椅,日光能从窗棂漏进来;后屋是卧室,素色帘幔垂着,藏着几分温软。
一旁的偏屋更显朴素,一间堆着杂物,竹筐、旧陶罐随意却不凌乱;另一间是厨房!两间屋子加起来可能和正屋差不多大。
院子里面除了几棵梅花就没什么了,因为空间不大。
周旭进屋。
“这房子真好!恬静雅致!”
他还寻思着能不能买下来,但是看了一眼老奶奶,人家多半是不会卖的?
也许是自己穷惯了,上辈子买不起房子,所以这辈子有钱买房了就想买点囤着。
我真的是穷怕了!一分钱都不敢动呀!(赵德汉表情包,欠着。)
又进去体验了一趟。
周旭笑着回道;“真好,奶奶,你这房子打扫的真好,我今年能住在这里吗?”
“嗯,你租金我都收了,自然让你住着,你呀别见外,这屋子以前就我住过呢!”
“哪里会,我开心着呢。”周旭把东西放在床上。
其实老奶奶也是看周旭一身的军装,觉得十分信任他。
过了一会儿。
姚芳华坐在床沿,双脚轻轻晃着。厚棉裤裹着腿,却没藏住那股纤细的线条感,周旭瞥了一眼,只觉那细不是单薄的瘦,而是匀称利落、带着好看轮廓的模样。
但是能在这么“高”的床上荡腿?可见一斑
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