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真正的兵部,远不是韦谅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1/3,求月票) (第2/3页)
这些事交给他。”
“是!”高力士神色肃然的拱手。
李隆基目光看向前方,脑海中一时间闪过这么多年来,无数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无数熟悉的面孔出现又消失。
大唐的天下,很不易啊。
李隆基突然开口说道:“希望这一次能够做的好些,他终究是驸马都尉,在最后,朕还是能保他一保的”
“是!”高力士神色放松下来,微微笑笑。
“李彭年快回来了吧?”皇帝侧身看向高力士。
“是的,明日到长安!”高力士神色肃然,兵部侍郎李彭年,代皇帝管兵部的人。
……
春明门外,秋风萧瑟。
韦谅和达奚珣,同样一身绯袍,站在驿站门前,面色凝重的看向前方。
视线尽头,上百骑沿着渭水南岸狂奔而来,轰然而响。
为首,是一身深绯色官袍,身材高挺,披着黑色披风,神色冷肃的李彭年。
上百骑狂奔至驿站门口,然后骤然而停,狂风凛然。
李彭年率先翻身下马,站定下来。
达奚珣和韦谅同时上前拱手道:“侍郎!”
李彭年严肃的看了达奚珣一眼,然后神色放松下来,看向韦谅道:“便是奉御郎了吧,此番去辽东,可真是一番辛苦啊!”
“劳烦侍郎了。”韦谅感激的拱手,道:“辽东苦寒,侍郎辛苦。”
“无妨。”李彭年摆摆手,看向后方道:“这里面有五十人,还有他们带回来的东西都是归奉御郎的,奉御郎将他们领走就可以了,本官要立刻进宫面圣。”
“喏!”韦谅拱手,点头道:“那下官现在就去。”
看到韦谅朝着后方而去,李彭年摆了摆手,其中一半的人手骑马朝长安城而去,另外一半,则是被韦谅带着,朝着长安城北的一处驿站而去。
这些人不会进长安城,等韦谅和李彭年交接清楚后,就会跟他一起去石楼台山。
……
李彭年跟着达奚珣进入一辆马车之内。
小巧的暖炉在轻轻燃烧。
微光照亮了马车之内。
马车轻轻前行,李彭年终于松了口气,说道:“可算是回来了。”
“清仁兄回来就好,兵部现在是真的缺一个主心骨。”达奚珣松了口气,然后不由得笑笑。
“谁能想到,不过是去了一趟辽东,牛相就没了。”李彭年感慨一声,然后抬头问:“所以左相现在不过问兵部吗?”
现在左相,是侍中李适之。
不管他兼不兼任兵部尚书,他都是左相。
“除了门下省正常的往来,其他的基本不问。”达奚珣摇头,然后说道:“毕竟左相不是兵部尚书,最关键的,是愚弟怀疑,圣人从来没有找左相问过兵部的事情。”
“看来,圣人心中对这个兵部尚书人选,是另有想法啊!”李彭年开口,问道:“如今西北的军情是怎么处置的?”
“西北所有的军情,全部都送到了清源县伯手里,由清源县伯主持,然后清源县伯直接奏禀圣人,圣人通过中书舍人送到兵部。”稍微停顿,说道:“李郎中也会送一份到兵部,不过没有清源县伯的快。”
“那岂不是说,清源县伯就是半个兵部尚书了?”李彭年轻声一语。
“像是没错,不过圣人说过,等左相理顺了门下省,会让他兼任兵部的。”达奚珣知道李彭年怎么想,他轻轻摇头。
“嗯!”李彭年不置可否,然后又问:“萧尚书也没有兼任御史大夫?”
“没!”达奚珣点头,说道:“现在的御史台以御史中丞杨慎矜领御史大夫事。”
“有意思!”李彭年轻笑一声,说道:“陛下这是在削弱各方的权力,又给各方一个甜头吃,但实际上的权力,全部都归属到了陛下一个人的身上,而将来,要么不动,要么都动。”
达奚珣眉头一挑,说道:“也就是说,将来一旦左相兼任兵部尚书,那么萧尚书会兼任御史大夫。”
“不一定,也能是杨中丞更进一步,成为御史大夫兼任刑部尚书。”李彭年轻轻摇头,说道:“也可能是其他人。”
“那么兵部侍郎呢,这期间,陛下会任新的兵部侍郎吗?”达奚珣最担心的就是这个,一旦皇帝任了新的兵部侍郎,那么短时间内,他达奚珣就没机会了。
“看情况,如果兵部一切运转顺利,那自然就不需要什么新的兵部侍郎,如果兵部出了问题,陛下立刻就会任命新的兵部侍郎。”李彭年看着达奚珣,道:“所以,里外诸事,贤弟要谨慎了。”
“是!”达奚珣认真点头,但眼底却是彻底放松下来,这是他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吃的定心丸。
“西北的战事情况如何了?”李彭年问向正事。
“自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