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洛阳为东京,太原为北京(求追读) (第2/3页)
……
丹凤门外,御辇停下。
太子李亨,右相李林甫,左相牛仙客,亚相李适之,诸王诸文武,同时肃然躬身:“臣等参见圣人,圣人万寿无疆。”
“平身!”李隆基微微抬手,淡淡的开口:“起身,往玄元皇帝庙!”
“喏!”群臣拱手应诺!
御辇继续前行,群臣立刻转身。
韦谅随在御辇之侧,平静的前行,恰好的从李亨和李林甫等人的身前而过。
李亨和李林甫目光扫过韦谅,神色诧异。
谁都知道,距离皇帝越近,就越受皇帝信任。
韦谅就在御辇侧后半步,他的前方就在护卫御辇左侧的左千牛卫中郎将薛畅。
这段时间,他们都没怎么关注韦谅,没想到韦谅这段时间变化这么大。
尤其是李林甫。
要知道,韦谅这半个月多数时间都在他的府外,跟着查察他的遇刺案,甚至就连宫中值守也没去。
但是,皇帝对他越发的信任。
李林甫皱了皱眉头,他这才想起,那日在南熏殿,韦谅就已经护卫在丹陛之左。
这竟然成了惯制。
这个时候,李亨转身前行,李林甫紧紧跟上。
看着李亨的背影,李林甫眼神眯了起来。
……
玄元皇帝庙正殿,有太白山砥石雕刻而成的玄元皇帝像,石像衣王者衮服,形态庄严。
皇帝祭祀,百官站在其后。
韦谅站在庙中左侧,神色谨慎的看向前方。
殿中百官随皇帝跪拜,殿外百官躬身站立。
李隆基起身,将手里高香递给宗正寺卿嗣虢王李巨。
李巨将高香插入香炉之中。
一侧的礼部尚书席豫,上前一步,展开圣旨,高声道:“有制!”
内外群臣全部跪倒:“臣等恭聆圣训!”
席豫高声道:“皇帝曰:
神之降休,礼无不答,永言禋祀,必在躬亲。
朕粤自君临,载宏道教,时臻寿域积以岁朋,未尝懈怠。岂谓微诚感通,烈祖降见,乃昭灵命,是锡宝符,因而求之,应言而获,亦既至止,果表殊徵。
幽赞惟新之历,克彰永代之祥。
宜遵祀典,式陈昭报。
可以来月十五日享太庙,二十日有事於南郊,北郊宜差公卿择日祭,五岳四渎及名山大川,各令所在长官备礼陈祭。
务申诚敬,副朕意焉。”
皇帝要在二月十五再度祭祀太庙,二十日昭告天地。
天下诸洲,也要在同一日祭祀五岳四渎及名山大川。
“臣等谨遵圣训!”群臣齐齐叩首。
席豫重新拿出一本诏书,继续宣读道:“化之原者曰道,道之用者为德。
昔有周季年,代与道丧,我烈祖玄元皇帝乃发明妙本,汲引生灵,遂著元经五千言,用救时弊。
自今已后,天下应举,除崇元学生外,其馀所试《道德经》宜并停,仍令所司,更详择一小经代之。
其《道经》为上经,《德经》为下经。
凡在遐迩,知朕意焉。”
“臣等领旨!”群臣肃然躬身。
……
韦谅目光微微抬头,他没有听错,是将《道经》列为上经,将《德经》列为下经。
道德经最开始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汉时,有人列文,议《道经》在前,《德经》在后,但官方一直未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