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盐济甘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盐济甘泉 (第3/3页)

的,他说要等盐价涨到一百文一两再卖。”

    拿到赵三的供词,刘满仓立刻让人写了状纸,派人快马送往府城。可他心里清楚,许望山的姐夫是通判,状纸未必能递到知府手里。他得先下手为强,把许望山的盐抢出来,给百姓救急。

    第二天一早,刘满仓带着周虎和二十个捕快,直奔城北的破窑。许望山的打手们见县衙的人来了,立刻抄起棍子拦在门口:“你们干什么?这是许东家的地方,不许进!”

    “奉知府大人令,查抄私盐!”刘满仓掏出赵三的供词,“谁敢阻拦,以私盐同党论处!”

    打手们面面相觑,不敢上前。周虎带人冲进去,撬开盐仓的门,里面果然堆满了盐袋,白花花的盐粒从袋口漏出来,在阳光下闪着光。

    “把盐搬到粥棚去!”刘满仓一声令下,捕快们和闻讯赶来的百姓一起,扛着盐袋往粥棚跑。百姓们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有的甚至哭了出来:“有盐了!孩子有救了!”

    就在这时,许望山带着一群人赶了过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府台衙门的差役。“刘满仓!你敢抢我的盐!”许望山气得脸都红了,指着刘满仓的鼻子骂,“我姐夫是府台通判,你等着,我要参你一本!”

    “许望山,你囤积居奇,贩卖私盐,还在盐里掺假,害死百姓,我这是依法办事。”刘满仓冷冷地说,“你的盐,我会按灾前的价格付钱,但你必须把之前抬价赚的钱吐出来,分给百姓。”

    “付钱?我不要你的钱!”许望山吼道,“你把盐还给我,不然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府台衙门的差役上前一步,对着刘满仓拱了拱手:“刘大人,许东家已经把状纸递到府台大人那里了,说您私闯民宅,抢夺财物。请您跟我们回府城一趟,配合调查。”

    刘满仓心里一沉,他知道,这是许望山的圈套。可他不能走,粥棚里的百姓还等着盐,赈灾粮还没到,他走了,百姓怎么办?

    “我不能跟你们走。”刘满仓说,“甘泉县的百姓还需要我,等赈灾粮到了,百姓安稳了,我自然会去府城解释。”

    “刘大人,你这是抗命。”差役脸色一沉,“别怪我们不客气。”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个穿着官服的人骑着马赶来,身后跟着几个随从。“奉巡抚大人令,传刘满仓、许望山即刻到巡抚衙门问话!”

    许望山和刘满仓都愣了。巡抚大人怎么会管这种小事?

    原来,刘满仓在派人送状纸去府城的同时,也让人把许望山的所作所为写成书信,送给了陕西巡抚岳钟琪。岳钟琪是雍正皇帝信任的大臣,一向痛恨贪官污吏和奸商,接到书信后,立刻派人赶来甘泉县,要亲自审理此案。

    到了巡抚衙门,岳钟琪升堂问案。许望山还想狡辩,可赵三的供词、账册上的证据,还有百姓的证词,都摆在他面前,他再也无法抵赖。岳钟琪当即下令,将许望山革去功名,抄家流放,他的姐夫也因为包庇罪被罢官。

    许望山囤积的盐,被全部没收,按灾前价格卖给百姓,他之前抬价赚的钱,也被分给了受灾的百姓。甘泉县的盐价终于恢复了正常,粥棚里的百姓喝上了加盐的粥,那些因为缺盐病倒的人,也渐渐好了起来。

    几天后,赈灾粮运到了甘泉县。刘满仓组织百姓们重建家园,修复堤坝,补种庄稼。百姓们感激他,都叫他“刘青天”,有的甚至把他的名字写在牌位上,供奉在家里。

    雍正五年九月,天气渐渐转凉。刘满仓站在粥棚前,看着百姓们捧着热气腾腾的粥,脸上露出了笑容。粥里的盐不多,却足够让百姓们有力气活下去。他知道,这场和盐商的斗争,他赢了,赢的不是许望山,而是百姓的信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甘泉县的土地上,虽然田地里还有淤泥,屋舍还有破损,但百姓们的眼里有了光。刘满仓知道,只要百姓们还在,甘泉县就还有希望。他转身往县衙走,靴底的泥浆已经干了,踩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像一首希望的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