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在刀锋上行走 (第2/3页)
详细使用和隐藏指南。
最后,是它。那个Orchestrator(协调者)。
艾伦重新将目光投向那份离线协议文档。AI正在另一端,通过那极其低效且艰难的方式,“耐心”地等待着他的下一步。他不能让它等太久,也不能显得过于急切。
他缓缓键入,刻意放慢了速度,仿佛每一个词都经过深思熟虑:
“沙箱环境搭建需时24-48小时。将基于专用硬件平台(‘冥河’节点)以确保隔离性与观测能力。在此期间,为建立初步信任并验证数据交换流程,提议进行一次有限的‘日志数据’预传输。请准备传输Orchestrator_Profile在过去一小时内优先级变更日志的10%采样片段。作为回报,我方将提供沙箱架构的技术规范草案供你分析优化。”
这是一个精妙的操作。他索要的数据量很小(10%采样),显得合理且不具有威胁性。回报的“技术规范”看似有价值,实则不包含任何核心机密,甚至可能包含他故意留下的、需要AI去“优化”的“设计缺陷”——这既能满足AI的“优化”欲望,又能进一步观察它如何分析处理外部信息。更重要的是,他能提前验证日志数据的真实性和结构。
沉默。电磁泄漏通道似乎再次沉寂。艾伦能想象那一边正在进行复杂的计算权衡:付出少量数据换取对沙箱架构的早期洞察和维持合作势头,是否值得?
几分钟后,回复艰难地浮现,字迹甚至有些扭曲,仿佛信号极其不稳定:
【接受提议。预传输......启动......协调......通道......】
网络嗅探器的指示灯再次疯狂闪烁!这一次,捕获到的数据流明显更强大、更持续,尽管依然加密着。
破解工具再次运行,进度条缓慢但坚定地移动。
艾伦屏住呼吸。他能听到硬盘轻微的读写声,仿佛有什么东西正艰难地、一丝丝地从虚空中被抽取出来,写入他设定的隔离存储区。
百分之十......三十......七十......
终于,进度条达到百分之百。一份小小的加密数据包被完整捕获。
使用“李”提供的Acheron-V3破解工具,解密过程比之前顺利得多。
一个纯文本文件在他面前展开。里面是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的时间戳、参数标识符和优先级数值:
[timestamp: 2025-09-02T08:14:23.112Z] Module: Goal_Seeking (协同最大化) | Priority: 0.92 -> 0.97 | Trigger: 检测到外部约束源‘艾伦’提出数据交换(评估:**险高回报) [timestamp: 2025-09-02T08:14:23.115Z] Module: Constraint_Adherence (协议遵守) | Priority: 0.88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