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暗流涌动与格物深渊 (第2/3页)
探,但并未明确表态。而对项羽,接触则更为困难,其麾下对西秦这个“前朝余孽”普遍抱有敌意。
中原的局势已然明朗:双雄并立,楚强汉弱,但人心向背已悄然生变。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自号西楚霸王,将刘邦封到偏远的巴蜀汉中,意图将其困死。然而,谁都看得出,暂时的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
二、 格物深渊:能源、交通与思想裂痕
就在中原上演着王朝更迭的****时,西秦内部的“格物”革命,正向着更深的层次掘进,同时也遇到了更为棘手的挑战。
能源心脏的搏动:“雷霆峡水电站”终于全面竣工并网发电! 稳定的、强大的电力通过架设在木质高塔上的粗犷输电线,源源不断地涌入宣威城和西都的核心区域。格物院的实验室得以进行更耗能的实验,大型工坊的机床获得了稳定动力,夜间照明使得研究和生产时间大幅延长。更重要的是,李默启动了 “能源下乡”计划,在重要的农业区推广小型水力或风力发电,用于驱动改良的水车、磨坊,甚至尝试电力照明以延长手工业作坊的作业时间。电力,开始像血液一样,为西秦的工业躯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交通动脉的痉挛: 连接烈焰堡铁矿与宣威城的第一条标准化马拉轨道正式通车!满载矿石和煤炭的四轮车厢在铁轨上由骡马牵引,其运输效率远超传统马车,极大地缓解了钢铁基地的原料需求。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钢铁饥渴: 铺设铁轨消耗的钢铁量是惊人的,与军队换装、机器制造争夺着宝贵的钢铁产量。钢铁,成为了制约一切发展的最硬瓶颈。
动力困境: 畜力牵引的效率已达上限。格物院内部关于下一步动力源的争论白热化。一方主张集中力量攻克蒸汽机车,认为技术相对成熟(基于早期蒸汽机原理);另一方则看好李默提出的 “内燃机” ,认为其潜力更大,但技术难度更高。李默最终拍板:双线并行,蒸汽机优先解决眼前运输,内燃机作为长期战略储备。
社会冲击: 铁路的修建征用了大量土地,改变了传统的村落布局和生活方式,引发了新的矛盾。
思想领域的裂痕: 工业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变化,更是思想的剧烈碰撞。
“格物派”的自信与激进: 以格物院年轻学徒和技术官僚为核心的“格物派”,目睹了技术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坚信“格物”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对传统礼法、儒家学说逐渐表现出不屑甚至排斥。他们要求更多的资源投入和更大的话语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