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9章:钢铁脊梁与点亮西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9章:钢铁脊梁与点亮西域 (第2/3页)

法提供稳定电力,就设计巨大的畜力盘(由数十头牛或骆驼拉动)和改进型大型水轮提供初始旋转动力。工匠们用最原始的工具,靠着李默灌输的几何学、力学原理和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一点点地打磨着每一个齿轮、每一根轴。

    当第一台依靠十二头骆驼拉动、能够反复捶打数百斤钢坯的“巨灵神”蒸汽锤(虽然还名不副实,靠的是畜力而非蒸汽)在烈焰堡钢铁基地旁发出沉重的轰鸣时,在场的所有工匠都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意味着,他们拥有了初步锻造大型钢坯的能力!

    紧接着,第一台能够加工长轴和大型平面的“开物”大型简易车床也在宣威城格物院组装成功。虽然精度只能达到“毫米级”,且需要经验丰富的匠人手动控制,但它标志着西秦终于迈过了自复制机床最艰难的第一道门槛!

    与此同时,能源革命也在稳步推进。

    经过反复勘测,最终选定在水量充沛、落差较大的孔雀河上游峡谷,修建第一座中型水力发电站——“雷霆峡水电站”。数以千计的工人、囚犯和雇佣的当地民夫奋战在峡谷两岸,利用李默指导的水泥浇筑技术和定向爆破(使用改良黑火药),艰难地构筑着水坝基础。输水渠、压力钢管的前期制造也在同步进行。

    而最让李默牵挂的,是人才培养。格物院的规模急剧扩张,但合格的教师和系统的教材极度匮乏。他不得不亲自编写《格物基础》、《力学浅说》、《电学初探》等启蒙教材,并挑选聪慧的学徒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实际项目,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一种“干中学,学中干”的独特人才培养模式,在西秦逐渐形成。

    转机,发生在水电站建设的关键时刻。

    压力钢管的一个大型法兰盘需要精密加工,现有的“开物”车床精度无法满足要求,而工期紧迫。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名叫石蛋的年轻学徒,在参与制造“开物”车床时,对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