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章:大校惊雷与将帅之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章:大校惊雷与将帅之争 (第3/3页)

声音响起。

    “大将军!”出声的是军中一位资历颇老、以勇猛著称的骑都尉,他指着火绳枪,语气带着不满,“此物虽利,然装填缓慢,射毕则成烧火棍!且声响巨大,烟雾弥漫,极易暴露位置,更惊战马!与我大秦锐士弓马娴熟、结阵而战之道,大相径庭!若将资源靡费于此等奇技淫巧之上,恐荒废我士卒之本,得不偿失!末将以为,当慎之又慎!”

    这番话,代表了一部分传统将领的看法。他们习惯于现有的作战模式,对于这种颠覆性的新武器,本能地抱有怀疑和抵触情绪,担心会动摇军心,改变他们熟悉的战争方式,甚至影响他们的地位。

    立刻有另一名较为年轻的将领反驳:“王都尉此言差矣!战场之道,唯胜是图!此铳威力惊人,若能善用,乃克敌制胜之法宝!岂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哼,黄口小儿,懂得什么!战场瞬息万变,岂容你慢吞吞装药填弹?”

    “若列阵齐射,一轮便可毙敌数百,何慢之有?”

    将帅之间,竟因这“雷火铳”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反对者则固守传统的经验与荣耀。

    蒙恬看着争论的部下,又看了看神色平静的李默,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抬起手,制止了争论。

    “够了。”蒙恬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新器之利,今日诸位有目共睹。然,其弊亦显而易见。”

    他目光扫过众将,最后落在李默身上:“李曹丞。”

    “下官在。”

    “此‘雷火铳’,乃军国重器。工曹府当继续改进工艺,设法提升产量,降低成本。同时,着手编练一支五百人的‘铳兵’,由你亲自督导训练,摸索战法。所需人员、物资,由大将军府协调拨付。”

    “下官领命!”李默心中一定,知道最关键的一步已经迈出。

    蒙恬又看向众将:“诸将亦需开阔眼界,战争之道,岂是一成不变?新器之用,在于人。如何扬长避短,将其融入我军战阵,乃尔等需深思之题!切不可固步自封,贻误战机!”

    “末将等谨遵大将军教诲!”众将齐声应诺,虽然仍有部分人心中不服,但蒙恬的权威无人敢挑战。

    全军大校,最终在这巨大的震撼与激烈的争论中落幕。李默和他的“雷火铳”,成为了整个北疆军团热议的焦点。

    带着蒙恬的授权和复杂的局面,李默返回了工曹府。他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开始。不仅要解决火绳枪本身的技术和产能问题,更要面对来自军队内部的传统阻力,以及如何将这种划时代的武器,有效地融入大秦的军事体系之中。

    一场围绕新技术与旧传统的碰撞与融合,即将在北疆上演。而李默,正处在这场变革的风口浪尖。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