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荆州落日 第十一章 选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荆州落日 第十一章 选锋 (第2/3页)

则担任警戒与观察,指出其行踪破绽——衣甲摩擦声、踩断枯枝声、身影暴露角度,皆为失败。

    协同控制:他以自身为“目标”,令一队同时从正面、侧翼发动突袭。要求一人佯攻吸引注意,另一人瞬间突入锁喉压制,第三人则迅速控制其四肢并搜查周身,要求在三息之内完成对一名“警觉目标”的完全控制。动作稍有拖沓或混乱,便反复操练,直至如流水般自然。

    现代战术的烙印:他传授的不是武艺,而是概念。

    交叉掩护:如何在前冲时永远有同伴的视线覆盖你的盲区。

    致命优先级:在突入房间(或帐幄)时,第一眼必须判断谁最具威胁,需优先压制或清除。

    环境利用:如何用阴影、声响、甚至简单的器物(如踢翻的水囊)来制造混乱与时机。

    他毫不吝惜地捶打着这支小队,将现代特种作战的团队协作与渗透技巧,用最残酷、最直接的方式,强行烙进这些古代悍卒的本能之中。疲惫和伤痛被忽略,唯有绝对的默契与效率是被唯一要求的东西。

    他们不仅是在赶路,更是在与江北骤忽即逝的战机赛跑。裴谦心下雪亮:君侯予他“便宜行事”之权,他便必须在抵达上庸之时,让这三队人马化作一柄真正无孔不入、一动皆动的致命锁钥,从而掌握一切主动。

    --------------------

    关平站在原地,望着裴谦所部消失的方向,久久未动,眉宇间的忧色几乎要凝结成水珠滴下来。他猛地转身,大步走向中军大帐。

    晨曦微露的帐内光线还有些昏暗,关羽正就着油灯审视一幅已然破旧不堪的舆图,烛光在他深刻的脸上跳跃,映得那袭墨绿战袍愈发深沉。他听到脚步声,并未抬头。

    “父亲。”关平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急切。

    “有何不妥?”关羽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关平稍稍组织了一下语言,而后把压抑了一夜的担忧倾泻而出:“父亲!我思之终夜,此行…此行恐是九死一生,变数极多!”

    他走到案前,手指无意识地在舆图上划过:“刘封与孟达,态度晦暗不明,昔日与父亲…本就有隙。上庸申氏,盘根错节,乃是地头之蛇,岂会轻易听凭一个外人调遣?”

    关平越说越急,语气中甚至带上了一丝埋怨:“行之虽有万夫之勇,机变百出,然终究势单力薄,十八骑能做甚?纵使他巧舌说动一二,待上庸援兵蹉跎而至,只怕…只怕大势早去矣!父亲,将此全军生机,系于孤注一掷,是否…是否略显…孟浪?”

    他终于将最大的担忧说了出来,帐内一片寂静,只剩下油灯灯芯噼啪的轻微爆响。

    关羽终于从舆图上抬起眼,丹凤眼微眯,看向自己焦虑的长子。他没有直接回答关平连珠炮似的疑问,也没有对他话语中的质疑表示任何不满,只是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昨夜,行之来见。”

    关平一愣,注意力被吸引过去。

    关羽继续道,仿佛在陈述一件平常事:“他向某请了两道表书。皆是‘骠骑将军’的虚衔,一予申耽,一予申仪。”

    关平眼中闪过疑惑。

    “某问他,”关羽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帐壁,回到了昨夜的对话,“‘是否已有成算?’”

    接着,关羽复述了裴谦的回答,那语气平静却带着铁石般的决绝,仿佛不是请命,而是在陈述一个必将实现的事实:

    “彼答:‘君侯,此行别无他图,唯为大军开一生路。顺我者,自是臂助;逆我者,即为仇雠。手段或有损益,心志绝无转移。”

    帐内再次沉默。关羽看着儿子,缓缓道:“彼又言,‘事急从权,期间恐难以及时通传消息。君侯若见势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