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落日 第十章 疑云 (第2/3页)
一阵寒风卷着营火灰烬掠过,隐约有几缕声音逸出。
“…上庸…乃咽喉…”是赵累都督的声音,带着忧虑。
“…非为攻城,意在…通道…或可于房陵…”这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是裴将军。他说得简短,却自有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
此时,另一个沉稳的声音加入进来,不高,却清晰:“君侯,裴将军此议,关乎全军退路,至关紧要。然刘、孟二人心性,不可不察。”
君侯似乎沉吟了片刻,最终只听得一声低沉却斩钉截铁的决断:“…便依行之所言…持我符节…便宜行事!元俭,所需一应文书符信,即刻备办,不得延误。”
“便宜行事”四字,让周默心头猛地一凛。这是极大的权柄!君侯竟将此等重任,付与这位如此年轻的将领?他不由得再次望向帐中那个年轻的身影。
就在这时,帐帘一动。裴谦当先走出,目光恰好与周默对上。那目光锐利如电,仿佛能洞穿人心,却又在瞬间收敛得波澜不惊,只微微颔首,便大步流星融入夜色,直奔“摧锋营”驻地而去。
紧接着,廖化也掀帘而出,他并未停留,甚至没有多看周默一眼,而是径直朝着存放文书印信的另一处营帐快步走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黑暗中,显然是去执行关羽“即刻备办”的命令。
周默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手按刀柄握得更紧。他不知具体计策为何,但他深知,一场比正面搏杀更为凶险的棋局,已然落子。君侯和这位裴将军,正在下一盘他看不懂、却感到窒息般紧张的大棋。而像廖主簿这样的人,便是这棋局中不可或缺的、沉默而可靠的支点。他能做的,便是守好这十步之地,让帐内之谋,绝不外泄于这沉沉黑夜。远处樊城的轮廓在夜色中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暂时安静,却无人敢忘其獠牙。
--------------------
裴谦的军帐,他一边摸着颌下与唇边新生的刺手短须,一边对高进:“营中择十数人,要身手胆气都出众的。择定后带来见我。”
高进挺直脊背,瓮声应道:“得令!”
裴谦目光转向陈肃道:“部曲中登记解甲的人里,挑一批忠谨可靠的,让他们归乡后保持耳目清明,联络方式和暗记由你定章程,某往来上庸期间若有此事不决,可向廖主簿求援。”
陈肃拱手应诺。
最后对薛勇道:“余下部众照常操练,多留意队率伍长中的可造之材。”
薛勇沉稳颔首:“诺。”
此时,帐外亲兵禀报:“将军,主簿廖大人至,言君侯有文书面呈。”
裴谦颔首:“请后帐相见。尔等自去。”
三人抱拳离去。
裴谦整饬衣甲,掀帘入后帐。廖化已静立等候,奉上一卷帛书:“君侯手令。准调用沿途传驿舟车,临机决断。相应印信已送抵亲兵处。”
裴谦双手接过:“有劳廖主簿。”
“分内之事。”廖化语气平稳,目光微凝,“君侯寄望甚深。万事谨慎。”说完正欲拱手告辞。裴谦却在此刻上前一步,语气恳切,姿态放得颇低:
“廖主簿且慢。”他抬手虚引,态度谦逊,“主簿掌理机要,洞悉内外,谦虽承蒙君侯信重,授以权柄,然于诸多旧事人情,所知仍是浅薄。若兄台眼下暂无急务,不知可否再多留片刻?谦心中有几点疑惑,还望主簿不吝赐教。”
廖化闻言,脚步一顿,回身看向裴谦。见这位新晋的牙门将军神色真诚,并非虚言客套,便微微颔首:“将军既有垂询,化自当知无不言。请讲。”
二人重新于案前坐下。裴谦为廖化斟上一杯温水,这才沉吟开口,问题直指核心:
“日前帐中议事,兄提及上庸刘、孟二位将军时,言似有未尽之意。‘素有隙怨’、‘机敏善变’八字,虽则精准,然其中曲折,恐非字面这般简单。谦此行身负君侯重托,关乎全军退路,不敢有丝毫轻忽。敢请廖主簿细说其间幽微之处,以免谦行事孟浪,误了大事。”
廖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帐帘,确认无虞,声音压得更低了些,缓缓道:
“将军心思缜密,化便直言了。其中关窍,确非表面那般,然内中曲折,实不足为外人道。”他顿了顿,似在梳理思绪,“刘封将军性如烈火,然其心中块垒,非止于君侯昔日‘刚猛难制’之评。更深之处,在于……名位之心。”
廖化抬眼看向裴谦:“彼虽为主公义子,然汉中王世子已定。封将军久镇外郡,手握兵权,心中岂无计较?君侯乃主公霸业肱股,声威赫赫,今竟困顿求援于其……其心绪,恐是复杂难言。是施以援手,以全大局?还是……冷眼旁观,甚至借此……固其位?其中分寸,唯其自知,外人难测。”
“至于孟达将军,”廖化语气更显谨慎,“其人确是玲珑剔透,八面来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