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章 案首之争,文章惊四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6章 案首之争,文章惊四座 (第2/3页)

注?

    言‘克’字并非全然贬斥郑庄公之失德,

    亦有彰显其政治手腕、

    维护国家稳定之意?

    还引《左传》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佐证,

    强调共叔段之咎?

    这…这虽非正解,

    倒也能自圆其说,

    提供了个新角度看问题…”

    其他考官闻言,也略感好奇。

    敢于在科举考试中质疑权威注解,

    要么是狂妄无知,

    要么是真有见地。

    周大人不答,只示意他继续看。

    陈老相公接着看诗赋,微微颔首:

    “嗯,咏史怀古,笔力雄健,

    气象开阔,不像少年人手笔,

    倒似饱经沧桑之士所作,难得。”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篇让周大人失态的策论之上。

    起初,他看的速度还正常。

    很快,他的阅读速度慢了下来。

    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倾,

    手指一行行划过纸面,

    嘴唇无声地翕动着,

    分明在逐字咀嚼。

    看到设立水则、数据预警部分,

    他眼中露出思索;

    看到“植被固土”、“梯田”之策,

    他猛地一拍大腿(差点把旁边一位打瞌睡的考官吓出好歹);

    看到“治水如治军”、“系统筹划”之论,

    他霍然抬起头,眼中精光四射,

    看向周大人,声音都因激动有些变调:

    “周大人!此卷…此卷何在?!

    快找出其墨卷(原卷)!

    老夫要看看这究竟是哪位大才所作?!

    这…这治水之策,高屋建瓴,

    切中时弊,既有古圣先贤之遗风,

    又有…又有前所未闻之创见!

    若真能施行于沭水,

    实乃百姓之福,朝廷之幸啊!”

    陈老相公的激烈反应顿时吸引了所有考官的注意。

    一时间,那份朱卷被争相传阅。

    “唔,经义是有些离经叛道,

    但细究之下,并非胡言乱语…”

    “诗赋极佳!当为此次魁首!”

    “妙啊!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江河之上’!

    此言壮哉!”

    “咦?

    这‘以数术窥天时’…

    虽显匠气,却似乎…颇有实效?”

    “何止实效!

    老夫在地方为官十载,

    深知河工之弊,

    历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未见过如此统筹全局之策!

    此子有相才之略!”

    惊叹声、争论声此起彼伏,

    阅卷房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几乎所有考官都被这篇策论折服,

    那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极强的可行性,

    让他们这些熟读诗书、

    深知民间疾苦的官员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然而,当周大人缓缓道出此卷作者,

    正是那闹得满城风雨、

    特许参考的“奴籍书童”苏小九时,

    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方才还赞叹不已的几位考官,

    脸色顿时变得精彩纷呈。

    “竟…竟是他?”

    一个胖胖的考官捻着胡须的手停住了,

    满脸难以置信。

    “这…这怎么可能?

    一个书童,岂能有如此见识?”

    “是啊,周大人,莫非其中…”

    另一位瘦高考官面露迟疑,

    暗示是否有枪手或者提前泄题的可能。

    “糊涂!”

    陈老相公却猛地一杵拐杖,

    厉声道。

    “尔等皆是读圣贤书的,

    岂不闻‘英雄不问出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