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逼上梁山,书童显锋芒 (第2/3页)
了孙志远的嘴,
却又哑口无言,
只能恶狠狠地瞪向身后的苏惟瑾,
眼神里充满了迁怒和威胁,
仿似在说:都是你这奴才惹的祸!
苏惟瑾心中冷笑,知道时机已到!
再藏下去,不仅计划受阻,
自己恐怕也要成为张诚泄愤的牺牲品。
他深吸一口气,俨然下定了某种决心。
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
他上前一步,越过无能狂怒的张诚,
走到了场中。
他没有看咄咄逼人的孙志远,
也没有理会脸色铁青的张诚,
而是径直面向主位上的刘老翰林,
躬身,行礼,动作流畅而沉稳,
带着一种与年龄、身份不符的镇定。
然后,他抬起头,声音清朗,
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刘老先生,各位相公。”
他语气不卑不亢,
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谦逊。
“我家少爷近日为准备府试,
日夜钻研经典,耗神过度,
方才确实偶感不适,
一时思绪阻滞,并非才尽。”
他先是为张诚的窘迫找了个勉强能下的台阶,
将众人的注意力从“作弊”引向“身体不适”。
随即,他话锋一转,
目光平静地迎向四周各异的目光:
“小人虽身份微贱,只是一介书童,
但随侍少爷左右,平日铺纸磨墨,
耳濡目染之下,或也记得些许词句,
听得些许道理。”
他微微一顿,一副鼓足了勇气的样子,
继续道:“方才见我家少爷诗兴已起,
却因体恙未能尽抒胸臆,小人斗胆,
愿尝试续貂,将少爷未尽之意敷衍成篇,
抛砖引玉,请各位相公点评指正。
若污了各位尊耳,皆是小人之过,
与我家少爷无关。”
此言一出,满场先是死寂,随即哗然!
一个书童!
一个下人!
竟然敢在刘老翰林的诗会上,
在满城才子面前,
声称要替主子续诗?!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骇人听闻!
“狂妄!”
“岂有此理!
区区书童,也敢谈诗?”
“张家真是好规矩!
下人都能登堂入室了!”
孙志远更是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仰头大笑:
“哈哈!哈哈哈!
张诚,你张家果然能人辈出啊!
连书童都如此…‘耳濡目染’?
佩服!佩服!”
张诚也傻眼了,
他没想到苏惟瑾会自己跳出来!
他只想让这奴才背锅,
没想让他出头啊!
这要是搞砸了,丢人丢得更大!
他急得直跺脚,想呵斥,
却又被眼前这架势镇住,
一时说不出话。
唯有刘老翰林,
昏花的老眼中精光愈盛。
他仔细打量着场中那个青衣小童,
面对满场非议讥讽,
依旧身姿挺拔,眼神清澈而镇定,
不见丝毫奴颜媚骨,
也不见狂傲之气,
只有一种沉静的自信。
“肃静。”
刘老翰林缓缓开口,
声音不高,却自带威严,
瞬间压下了场内的嘈杂。
他目光落在苏惟瑾身上,
带着浓浓的探究:“你叫何名?”
“回老先生,小人苏小九。”
苏惟瑾躬身回答。
“苏小九。”
刘老翰林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
手指轻轻敲着椅背。
“你既言耳濡目染,欲续此诗。
也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