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章 赵教谕疑虑,文中现奇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6章 赵教谕疑虑,文中现奇论 (第3/3页)

疑问。

    那张诚的名声,她深居简出亦有耳闻。

    “试卷署名是他。”

    赵明远苦笑。

    “为父也觉难以置信。

    尤其是这几句,

    ‘教化潜于耕织,秩序蕴于畎亩’,

    此等见识,已非寻常童生可有。”

    赵文萱凝神思索片刻,

    轻声道:

    “爹,您能否将其中最显不同的几句,默写于女儿一看?”

    赵明远点点头,取过一张纸,

    凭记忆将文章中最为精警的几句关于农桑与教化关系的论述默写出来。

    赵文萱接过那张纸,仔细看去。

    娟秀的字体,勾勒出的却是力透纸背的奇崛之论。

    她反复看了几遍,越看越是惊奇。

    “爹,”

    她抬起头,眼神清亮。

    “此论虽看似离奇,

    却并非无的放矢。

    仿佛…似乎说话之人,

    并非高坐书斋空谈道理,

    而是真正知晓民间疾苦,

    洞悉治乱根源一般。

    只是…这道理说得太过直白锐利,

    少了些文人应有的迂回蕴藉。”

    她顿了顿,补充道:

    “而且,这几句的文风气度,

    与文章前半部分的刻板匠气,

    截然不同。

    倒像是…像是有人借他的笔,

    说了些自己想说的话。”

    赵明远猛地一震!

    女儿的话,如同拨云见日,点醒了他!

    是了!就是这种感觉!借笔说话!

    有人利用张诚的考试,

    在其中嵌入了自己的见解!

    此人学识不凡,且心思缜密,

    懂得掩饰,但又忍不住要一吐为快!

    会是谁?

    张诚身边,何时有了这般人物?

    赵明远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科举舞弊是重罪,若真如此,

    此事可大可小。

    “萱儿,此事切勿对外人提起。”

    他沉声叮嘱道。

    赵文萱乖巧点头:

    “女儿明白。”

    但她心中那份好奇,

    却被彻底勾了起来。

    那双沉静的眼眸里,

    闪烁着探究的光芒。

    那个隐藏在张诚试卷背后的身影,

    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窗外月色如水,

    书房内父女二人相对无言,

    心中却各有所思。

    一份看似平平无奇的试卷,

    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已在某些人心中漾开了层层涟漪。

    怀疑的种子,已然种下。

    只待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