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他这是在喊冤,还是在明志? (第3/3页)
,“当真是从东宫流传出来的?”
“千真万确。如今长安城都传遍了,源头都指向东宫。”老仆恭敬回道。
房玄龄瘫坐在椅中,喃喃道:“‘要留清白在人间’……他这是在喊冤,还是在明志?亦或是……两者皆有?”
他发现自己完全错了。
太子并非自暴自弃,他是在用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进行着最激烈的抗争!
而且,这种方式,看似荒诞,却实实在在地开始扭转局面!
“背后之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房玄龄感到一股寒意。
“能将权谋与文采结合得如此巧妙……此人若为太子所用,这朝局……恐怕真的要变了!”
郑国公府。
魏徵听儿子念完那首诗后,久久没有说话,只是怔怔地望着屋顶,浑浊的老眼中,竟有点点泪光闪烁。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他反复咀嚼着这几个字,干裂的嘴唇微微翕动。
忽然,他猛地抓住魏叔玉的手,力气大得惊人,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异样的激动。
“你……你再念一遍!再念一遍!”
魏叔玉依言再次清晰诵读。
魏徵听完,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瘫软在床榻上,脸上却露出了一种近乎欣慰的神色。
“好……好啊……”他喃喃道。
“有此气节……有此诗才……太子身边,并非全是佞臣!并非全是怂恿他行险之辈!此诗,足见其心志!足见其风骨!老夫……老夫或许……或许错怪他了……”
尽管方式依旧让他难以完全认同,但这首诗所展现的精神内核,却深深打动了他这颗饱经风霜、却始终坚守着士大夫气节的忠臣之心。
东宫,咨政堂。
沉寂了数日的大门,再次被叩响。
来的不再是御史台的言官,而是一些品阶不高、多在六部担任闲职、或出身寒微、郁郁不得志的官员。
他们或许是被那首“猫诗”中展露的气魄与才情所吸引,或许是被太子这迥异于常理的应对方式所展现出的“不凡”所打动,或许仅仅是觉得,这位身处逆境却似乎别有章法的太子,值得他们来“看一看”。
李承乾坐在主位上,看着下方几位神情或拘谨、或好奇、或带着审视目光的官员,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