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章 他们为何不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章 他们为何不敢? (第2/3页)

    许敬宗依旧面带微笑,心中却对来济此人留了意。

    李承乾坐在案后,心情畅快。

    连续应对两位御史,一刚一柔,皆顺利过关,且后者还带来了实质性的收获,这让他对“开放东宫”之策的信心大增,甚至有些志得意满。

    来济离去后,咨政堂内一时静默。

    李百药与许敬宗交换了一个眼神,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惊异。

    尤其是李百药,他身为太子右庶子,教导太子经义已有时日,深知太子往日心性,今日之表现,绝非单纯“闭门读书”所能成就。

    背后定有高人指点,且此人对朝堂规则、人心揣摩,已至化境。

    许敬宗则想得更深,太子此举,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开放东宫看似坦荡,实则是将自身置于风口浪尖,明日、后日,还不知有多少明枪暗箭会射来。

    李承乾挥了挥手,示意今日咨政到此为止。

    众人依序退出大殿。

    与两位伴读继续按照原定计划读书之后,来到了李逸尘的伴读时刻。

    待殿门沉重合拢,隔绝了内外,李承乾才长长吁出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脊背微微松弛下来,额角竟已渗出细密汗珠。

    他看向李逸尘,眼中闪烁着混合着兴奋与后怕的光芒。

    “逸尘,今日……孤应付得如何?”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高度紧张后的宣泄,亦是寻求认可的迫切。

    李逸尘缓缓抬起头,脸上并无多少喜色,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神情。

    他微微躬身:“殿下今日应对,可圈可点。对韦思谦,反击精准,使其铩羽而归,挫了宵小气焰;对来济,虚心纳谏,彰显储君气度,更获实务良策。尤其是对来济之态度,不矜不伐,乃点睛之笔。”

    得到肯定,李承乾脸上顿时焕发出光彩,方才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他忍不住抚掌道:“若非你预先推演,孤今日定难如此从容!那韦思谦句句诛心,若非你教孤以《律疏》反诘,孤几欲与之拍案相争矣!还有那来济,此人乃实干之才!”

    李逸尘静静听着,待太子兴奋稍平,才话锋一转,语气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