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4章 徽宗钦定,武松第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84章 徽宗钦定,武松第一 (第3/3页)

正是圣上所需的人才,此子不仅学术精湛、字写得好看,还是个英雄汉子。”

    “嗯,记得殿试当日见过,是个魁梧的汉子。”

    “老臣听说他在景阳冈上打死过吊睛白额虎,武艺不凡。”

    徽宗很满意,判了武松第一后,把武松的卷子留下了。

    之后,继续翻阅何运贞的卷子。

    其实,宋徽宗选择支持新党,推行新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宋徽宗上位,得益于向太后的支持。

    向太后势力很大,她手下的大臣都是旧党,支持旧法。

    宋徽宗刚刚上台的时候,根基不稳,向太后垂帘听政。

    现在,宋徽宗翅膀硬了,自然要夺回大权。

    那么,太后和皇帝的矛盾就出现了。

    向太后支持旧法,徽宗肯定支持新法。

    这个矛盾,类似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矛盾。

    谭嗣同作为维新派,支持光绪皇帝改革新法,夺回权力。

    所以,用谭嗣同的观点,支持徽宗实行新法,支持徽宗掌权,恰好附和徽宗的想法。

    看完何运贞的卷子,徽宗赵佶说道:

    “虽然定为榜眼,但远不如武松。”

    之后再看欧阳雄的卷子,徽宗的评价一样,欧阳雄远不如武松。

    前十名看完,徽宗懒得再看。

    杨戬拿来朱笔和印章,徽宗画个圈,然后盖章钦定。

    殿试最后的名次确定了。

    “送到贡院,让鸿胪寺发榜,朕就不去了。”

    科举在北宋非常隆重。

    按理说,皇帝应该亲自对考生宣布名次,再由太监依次点名。

    这就是所谓的:临轩唱第。

    但徽宗这个人懒散,不想麻烦。

    太监杨戬领旨,拿着朱批、盖章的名次到了殿前。

    国子监祭酒还在候着。

    “董祭酒,圣上御批了。”

    董逸诚惶诚恐接了名单。

    “圣上说,让你和鸿胪寺发榜,圣上就不去了。”

    “这...微臣领旨。”

    董逸觉得徽宗应该参加临轩唱第,以显示对天下读书人的尊重。

    但皇帝决定了,他作为臣子不敢反对。

    况且,董逸刚刚犯了大错,不敢争执。

    接了名单,董逸退出延和殿。

    到了外面,董逸打开名单,武松赫然在第一位。

    呼...

    还好,武松是状元,没有变动。

    虽说自己犯了大错,却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如果按照中立的观点,武松的卷子要被列在三甲倒数。

    现在支持新法,武松是状元。

    说到底,这小子眼光比我毒啊!

    董逸突然感觉脚步轻快了。

    拿着名单,董逸进了鸿胪寺,商量传胪唱名发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