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朱子理学,横扫一切 (第2/3页)
武松兄弟说得对,文采再好,也和举业无关。”
这是明摆着讽刺,取笑武松写的诗赋再好也没用。
武松笑了笑,转身离开,懒得跟何运贞废话。
望着武松离去,林震摇头冷笑道:
“这个武松傲得很,路上与他搭话,却是个不理人的。”
何运贞笑了笑,没有理会林震,带着仆人离开了。
吴英杰低声问道:“林兄,这就是何公子?”
“不错,他就是河东路转运使何正复的公子。”
恩州府属于河东路管辖。
恩州府相当于地级市,河东路相当于一个省。
河东路有四个官员: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提点常平。
转运使负责一个省的财政、监察,相当于常务副省长兼任省纪委书记,权力很大。
大名鼎鼎的包拯就曾经当过陕西转运使。
何运贞的父亲是河东路转运使,妥妥的官二代!
吴英杰羡慕地看着何运贞离去,心想如果自己是官二代就好了。
林震也叹息道:“我原来不知道他也参加州解试,看来这解元,非他莫属。”
北宋的科举很严厉,但权力总有干预的机会。
何运贞作为河东路转运使的儿子,肯定占优势。
官场之上,最讲究人情世故。
不管吴英杰、林震怎么想,武松回到客店,潘金莲站在门口眼巴巴望着。
本来,潘金莲想到考场门口迎接。
武松怕招蜂引蝶,引得浮浪子骚扰,所以让潘金莲在客店等候。
“官人,考得如何?”
“很好。”
武松笑了笑,牵着潘金莲的手回到客房。
饭菜已经准备好,潘金莲给武松倒了三碗酒,武松一口气喝完。
吃过饭,潘金莲打来清水,给武松从头到脚洗漱。
洗完后,潘金莲把门关好,乖乖躺在床上。
潘金莲有些急不可耐:
“官人几日不在,奴家夜夜失眠。”
“今夜让你睡得好。”
...
考试结束后是阅卷,放榜要到10天以后。
具体的放榜时间,要看考生数量。
今年的州解试人数很多,八百多个考生,三千多份卷子,阅卷很费时间。
而且,州解试通过的考生就是举人,可以做官,所以阅卷更加严格。
试卷收起来后,先糊名,就是把名字封起来,只留下考生号码。
然后由专门的人抄卷子,抄写卷子用朱笔,抄写后的卷子就是所谓的:朱卷。
这样是为了防止从笔迹判断出考生姓名。
原始的答卷则封存,如果后期对卷子有异议,可以比对。
至于评定试卷的流程,也很严格。
所有评卷人员都由外地挑选,几十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