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真狂士也 (第2/3页)
!莫负吾望!”
-----------------
正月十九,南京城郊,龙江关码头。
正值辰时初刻,码头上早已是人声鼎沸。
力夫们喊着粗犷的号子,扛着沉重的麻包在跳板上来回穿梭,汗气蒸腾。
商船、漕船、客舟挤满了泊位,帆樯如林,桅杆上的风灯在晨雾中摇曳。
然而,在码头一角,气氛却截然不同。
数艘悬挂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灯笼的官船静静泊在专用泊位,船上兵丁持械肃立,刀枪在薄雾中闪着冷光。
岸上,以南京刑部右侍郎周正、南京大理寺右少卿郑晓、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方时来为首的一行人,连同捧着文牍箱箧的书吏,正肃然等候。
这三位,便自然是南京三法司奉旨选派,随同巡盐御史杜延霖共赴扬州提审通倭案一干人犯的核心干员。
“呜——呜——!”
低沉而威严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压过了码头的嘈杂。
只见码头上人群如潮水般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通道。
先是十六名手持“回避”、“肃静”虎头牌的皂隶开道。
紧接着,南京守备太监吕法的仪仗缓缓行来。
十六名身着褐色贴里、眼神阴鸷的东厂番役,簇拥着一顶八人抬的暖轿。
轿帘低垂,透出一股生人勿近的阴冷气息。
轿子停在岸边不远,轿中人并未露面,仿佛单凭这肃杀仪仗,便已昭示着无形的分量。
紧随其后的是南京兵部尚书张鏊的车驾。
他身着绯色锦鸡补服,面色凝重,下车后对杜延霖及三法司官员微一颔首,便肃立一旁。
最后压轴的,是魏国公徐鹏举的排场。
八名身着大红号衣、腰挎雁翎刀的国公府亲兵开道,簇拥着一辆装饰华贵却不失威仪的大轿。
轿帘掀开,身着麒麟补服、头戴八梁冠的徐鹏举在仆役搀扶下,笑容满面地走了下来。
南京三大巨头竟一起到齐!可见留都上下对扬州通倭案的重视程度。
徐鹏举身材魁梧,面色红润,步履间带着勋贵特有的从容与豪气,与吕法的阴冷、张鏊的凝重形成鲜明对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