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7章 走,救火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47章 走,救火去! (第3/3页)

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深挖。

    要么揪出足够分量的幕后黑手,要么……查到嘉靖帝满意为止。

    当然,这一切都不足为外人道也。

    却说吕法换好了御赐蟒袍,然后一甩蟒袍下摆,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掌控一切的决断:

    “来人!”

    花厅外,几名身着褐色贴里的东厂番役头领应声而入,单膝跪地,杀气内敛:“请公公吩咐!”

    “备车!快!”吕法语速极快,不容置疑:

    “点齐衙门里最精干的番役!刀出鞘,弓上弦!要快!”

    “遵命!”当头一人沉声领命。

    “慢着!”吕法又叫住他,眼中精光闪烁:

    “持咱家名帖,火速分送魏国公府与兵部尚书府!告诉国公爷和张部堂:留都重地,宵小作乱,构陷大臣,惊扰百姓!情势万分火急!请国公爷亲督一队京营精兵,张部堂调五城兵马司精锐,即刻赴南京外城戒严!记住了!是外城!”

    永乐帝迁都北京后,南京设守备厅,其权力核心由三大巨头共掌,分别是南京守备、南京守备太监以及南京兵部尚书。

    南京守备通常由勋臣担任,是南京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代表了勋贵集团在南方的利益。

    南京守备太监由内廷司礼监派出,是皇帝的亲信宦官,代表着皇权在江南的利益。

    而南京兵部尚书通常加“参赞南京守备机务”,这也是南京兵部尚书从南六部之中脱颖而出、跻身南京“三大巨头”的原因。

    而南京兵部尚书自然代表着文官集团的利益。

    这“三大巨头”的势力此消彼长,明初勋贵势强,中叶转为守备太监主导,至晚明则文官势力崛起。

    而在此嘉靖朝,正是守备太监吕法权势最盛之时。

    此时的南京城内,南京守备是开国名将徐达的七世孙、魏国公徐鹏举,兵部尚书则是嘉靖五年的进士、庶吉士出身的江西人张鏊。

    而吕法此时向徐鹏举和张鏊发出“紧急戒严”的拜帖,名为求援维稳,实则是依仗自身威势强行调离二人——免的这二人介入户部衙门的乱局,碍了自己的手脚。

    穿戴整齐的吕法,蟒袍玉带,乌纱嵌宝,尽显权倾南京大珰的赫赫威仪。

    他最后整肃衣冠,目光扫过跪伏的众人,声音如同寒冰砭骨:

    “都聋了?走!随咱家——救火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