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1章 赐斧钺佩太阿,新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51章 赐斧钺佩太阿,新郑! (第3/3页)

达、法治健全。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令当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可惜,后来被韩国所灭。

    至今已有百余年。

    当初南阳假守腾起兵伐其母国,韩王安是被迫不战而降。所以秦国也没大开杀戒,只是将韩王安掳走囚禁。满城的公卿贵族,几乎都得到保全。

    秦国需要以韩国为模板,借此告诉天下诸侯,识时务者为俊杰。开城投降的还能保住性命,公卿贵族也能保住自身荣华富贵。以后舞照跳、马照跑,只是从韩变成了秦。

    很多贵族还都有官爵傍身。

    秦国需要和他们合作。

    借此治理新郑。

    目前秦国最缺的就是基础秦吏,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导致政令推行的极其困难,这时候就只能靠当地人帮忙。而且贵族投了,百姓自会投降。只要利益相同,这些旧韩公卿很快会成为秦国的忠犬。

    当然,也有人心存复国之志。

    但他们终究只是少数。

    秦国没屠城,是因为他们投降。

    也需要他们作为模板。

    所以是予以优待!

    可要反秦复国?

    秦王会让他们知道何谓虎狼暴秦!

    新郑城南便是气派的宅邸。

    院门修的极高,就连门槛都高的吓人。朱墙灰瓦,隔着院墙还能瞧见里面的亭台楼阁。

    青年头戴儒冠,腰间佩剑。高八尺有余,不论在何处都将是鹤立鸡群。面如冠玉,眼神坚毅。

    沿着水榭而行,能瞧见正在忙碌的僮仆。他们颇有秩序,无一人抬头多看,也无议论声,就好像是什么都没瞧见。从他们手上的动作也能看出来,皆是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武艺的勇士。

    渐渐的,老者停下脚步。

    碧绿的湖水内开满了莲花,而湖心亭内则坐着名宽衣博袖的布衣青年。他披头散发,抬手击筑,引吭高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悲夫荆卿!”

    青年眉头紧蹙。

    “张子房!尔难道忘了张氏五世相韩?在此悲恸高歌,又有何用?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光复韩邦!”

    横阳君韩成出言怒斥。

    眼眸深处则带着不满。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