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为吏之道,昌平君! (第2/3页)
就是昌平君,名启。
仲子便是昌文君。
再后来黄歇迎回楚考烈王。
昌平君兄妹则被华阳太后留于宫中。
秦王归秦后,昌平君和他朝夕相伴。
论辈分的话,昌平君是秦王的表叔。
实则两人就如兄弟。
再后来秦王娶了昌平君的妹妹。
并且顺利诞下长公子扶苏!
这也是为借助楚系外戚的势力。
只是这两年矛盾越来越多。
昌平君希望秦王尽早立后。
顺势加封扶苏为太子!
只是秦王政不想让他人干涉。
还有就是关于秦楚关系的矛盾。
昌平君也不是傻子。
秦王为何会如此重视公孙劫?
无非是不想让他再独揽相权!
正所谓一代新人换旧人。
他可以顶替吕不韦。
那公孙劫也能顶替他!
就算不废相,也能置左右丞相!
间接分走他的相权,制衡楚系!
秦王早不是昔日刚归国的质子。
现在的他是至高无上的秦王!
独揽大权,说一不二!
昌平君抬起手来。
“禀上,建文君已过河东。”
“距离函谷关不足百里。”
“不出意外,后日就能到函谷。”
“后日?”
秦王政猛地站起身来。
他可是出了名的冷静。
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泰山崩于前,面不变色。
可现在却是如此失态。
从函谷关至咸阳,也要两天。
“诏令群臣!”
“随寡人即刻至函谷关亲迎!”
“这……”
昌平君面露诧异。
就连李斯都站出来劝阻。
“还请大王三思!”
“公孙劫虽有才能,却不至如此。”
“大王何需亲至函谷迎接?”
“不若由相邦代替。”
“大王可坐镇咸阳等候。”
“臣附议!”
“臣附议!”
群臣纷纷站出来附和。
主要是这礼节太大了!
公孙劫现在还未正式拜相封侯。
充其量只是外邦名士。
秦王出宫迎接,已是天大的恩赐。
何需带着群臣,亲出函谷迎接?
从他们这去函谷,足足有三百多里。
乘坐马车,起码得要两天时间。
带着群臣如此奔波,值得吗?
“寡人心意已决,勿复再言!”
秦王政冷漠起身。
当即就带着寺人离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