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新规风波 (第3/3页)
“她老人家行事,必有其深意。这新规看似苛刻,或许正是为了府中子弟长远计。”
她顿了顿,继续道:“再者,女儿年纪虽小,却也懂得,女子立世,未必全靠姻缘。如今哥哥远流,家中生意凋敝,正是需人支撑之时。”
“母亲前日才允了女儿学习管理家务,女儿正想借此机会,好生历练一番。若能经营得当,重振家业,届时女儿自身有了根基,又何愁寻不到良缘?”
“便是晚些,又有何妨?总好过如今这般,家道中落,仓促许人,将来仰人鼻息,看人脸色度日。”
薛姨妈听着女儿条分缕析,句句在理,那焦灼的心竟慢慢平复下来。
她看着女儿沉静秀美的脸庞,那眉宇间竟有几分她早逝丈夫当年的坚毅之色,不由悲从中来,又感欣慰,哽咽道:
“我的儿,你说的是……是妈妈急糊涂了。只是……苦了你了……”
宝钗微微一笑,拿起账本,道:“女儿不觉得苦。能替妈妈分忧,为家门尽力,女儿心甘情愿。母亲,我们还是先看看绸缎庄这月的开销吧。”
……
府内关于新规的议论并未因贾母的威严而平息,反而在某些角落愈演愈烈。
这日午后,探春带着侍书往王夫人处回话,路过园子东南角一带的茶房,便听得里面隐隐传来议论声。
一个略显尖细的嗓音道:“……要我说,就是老太太上了年岁,想一出是一出。十八岁?别说咱们这样人家,就是小门小户的姑娘,留到十八也难找婆家了!这不是耽误人嘛!”
另一个声音附和:“就是!我看呐,宝二爷和林姑娘他们……啧啧,怕是有的熬喽。也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想的……”
探春脚步一顿,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侍书在一旁听得真切,气得就要冲进去理论,被探春一个眼神止住。
探春立在窗外,静静听了几句。她并未立刻发作,而是转身,悄无声息地离开。
回到秋爽斋,探春即刻命侍书:“去,悄悄把方才茶房里说话的那两个婆子是谁,查清楚。再请平儿姐姐过来一趟。”
不过一刻钟,平儿便来了。
探春也不绕弯子,将方才听闻之事低声说了,末了道:“平姐姐,老祖宗新立规矩,原是为子孙长远计。这才几日?底下人就敢如此编排议论,甚至暗指老太太昏聩!若任由此风蔓延,日后老祖宗还有何威信可言?府里规矩岂不成了笑话?”
平儿闻言,也是面色一肃:“三姑娘说的是。这起子小人,最是眼皮子浅,嚼舌根的本事倒大。二奶奶这两日正忙着核对年例,一时没顾上这边,她们就蹬鼻子上脸了!”
“既如此,”探春眸光锐利,“便需杀一儆百,让她们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平姐姐,烦请你带我的人,立刻去将那两个婆子拿了,不必审问,直接捆了,当着所有仆役的面,每人重打三十板子,革去差事,连同其家眷,一并撵到城外庄子上做苦役!我倒要看看,谁还敢再乱嚼舌根!”
她年纪虽小,此刻下令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杀伐决断。
平儿心中一凛,暗道这三姑娘果然厉害,忙应道:“是,我这就去办!”
很快,荣国府西南角的空场上,便聚集了不少仆役。
方才在茶房议论的两个婆子被捆得结结实实,嘴里塞了麻核,按在条凳上。
执行的家丁手持红漆大棍,当着众人的面,噼里啪啦打了下去。
惨哼声被堵在喉咙里,只有沉闷的击打声和围观者压抑的抽气声。
探春并未亲自到场,只让侍书去看着。
平儿站在一旁,扬声道:“都看清楚了!老太太立规,自有深意,岂是你们这些奴才能妄加揣测、私下非议的?今日这两人,便是榜样!往后谁敢再犯,一律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三十板子打完,两个婆子已是奄奄一息,被人像拖死狗一样拖了下去。
在场众人无不噤若寒蝉,先前那些暗中流传的闲言碎语,顷刻间烟消云散。
消息传回内宅,王夫人听闻是探春主张,叹了口气,对金钏儿道:“三丫头……也太厉害了些。”话虽如此,却并未阻止。
贾母得知后,只对鸳鸯道:“三丫头这孩子,很好。”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
府里这些积弊,正需要这般雷霆手段来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