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暗流汹涌 (第2/3页)
能在官面上说得上话的人。
刘师爷进来,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圆滑样子,与贾琏寒暄几句后,便切入正题,将薛蟠流放的一应文书、路线、押解官差等都交代清楚。
公事说完,刘师爷捧着茶,状似无意地叹道:“琏二爷,不是在下多嘴,薛家这事啊,能如此了结,已是万幸。江南这地方,看着花团锦簇,内里的漩涡可是能吞人的。”
贾琏心中一动,顺着他的话问道:“师爷何出此言?可是最近有什么风声?”
刘师爷左右看看,压低声音:“二爷近日是否在查问一些……盐务上的旧事?”
贾琏面色不变,心中却是一凛:“不过是因为薛家以往与盐商有些来往,小弟想着既来了,便多了解几分,免得日后再生枝节。怎么,这有何不妥?”
“哎哟,我的二爷!”刘师爷一拍大腿,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担忧,“这盐务上的事,水深得很呐!牵一发而动全身。您只是稍微打听,那边就已经……”
“唉,有些话在下也不便明说,总之,二爷听我一句劝,薛家的案子既已了结,该打点的也打点了,便早些回京去吧。”
“金陵虽好,非久留之地啊。有些人,咱们……惹不起。”
贾琏听着这话,心里如同明镜一般。
这“有些人”,指向已十分明确。
他想起京中老祖宗刚刚传来的密信,让他整合江南信息网络,并提醒他京城风起,需眼明心亮。
如今看来,这江南的风,因他贾琏在此,也骤然变得凌厉起来。
他面上堆起笑容,对刘师爷拱手道:“多谢师爷提点,琏感激不尽。小弟也只是随口问问,既如此,自然晓得轻重。待薛蟠起解之事安排妥当,我便准备回京复命了。”
送走刘师爷,贾琏脸上的笑容瞬间敛去,变得阴沉起来。
他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郁郁葱葱的花木,心中波澜起伏。
北静王的手,伸得果然长,而且如此之快!
这已不是“添点麻烦”那么简单,而是赤裸裸的警告和威慑。
整合信息网络的计划,恐怕要比预想中困难得多,必须更加隐秘才行。
……
荣国府梨香院
薛姨妈看着面前桌上摆满的锦盒、绸缎、古玩,犹自觉得不够,对同喜、同贵吩咐道:
“再去库里挑几匹上用的宫缎,还有前儿得的那对赤金镶宝的如意,一并带上。”
宝钗坐在一旁做着针线,见母亲如此,放下手中的活计,温声劝道:“妈,这些已然够了。贾府助我们度过此劫,恩情深重,非这些俗物所能报答。外祖母和姨母她们,也并非图我们这些。”
薛姨妈拿起帕子擦了擦眼角:“我的儿,我岂不知这个道理?只是想起你哥哥那条小命险些不保,家业也差点毁于一旦,我这心里……”
“若不是老太太深谋远虑,派琏二爷去周旋,我们孤儿寡母的,可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如今虽你哥哥要受那流放之苦,总算保住了根本。这点子东西,不过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罢了。”
宝钗走到母亲身边,轻轻替她抚着背:“妈的心意,姨母和外祖母自然知晓。只是,经此一事,女儿觉得,我们更该思虑长远。”
“哥哥如今是指望不上了,家中生意虽由老伙计们打理,终究需要自家人掌总。”
“以往妈总觉女儿年纪小,不便抛头露面,可如今情势不同,若我们再不振作,坐吃山空,或是再被人欺上门来,难道次次都指望贾府援手吗?”
薛姨妈闻言,怔住了,看着女儿沉静如玉的面容:“你的意思是……”
宝钗目光坚定,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女儿想,妈不如将家中部分生意,譬如京中的几处铺面、南边的部分货栈,交与女儿试着打理。”
“女儿虽愚钝,平日也留心这些经济庶务,账目上也略通一二。一来可为妈妈分忧,二来,我们自家立得住,才是对贾府最好的报答,也能……在这府里住得更安心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