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5章 还是上了《赤壁》的贼船(6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55章 还是上了《赤壁》的贼船(6K) (第3/3页)

哈哈。”

    “老穆,事情多半要成了。”

    “张院,什么要成了?”

    电话那头,老穆一时没反应过来,满头的雾水。

    “还能是什么,摄影系大宝贝的补钙计划啊!”

    “三爷那边搞定了?”

    老穆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十有八九。”

    张辉军呵呵一笑:“就刚刚,韩董打电话让我,你,老何一起去中影,小良也在。”

    “好,好,我这就去吧老何喊上。”

    结束通话,老穆带上车钥匙,步履匆匆的朝着教学楼赶去。

    来到教室门外,他没有直接闯进去,不过,老何很快就从学生的反应里察觉到了异常。

    转头一看,老穆朝着他招了招手。

    “同学们,稍等。”

    打了声招呼,老何走出了教室。

    很快。

    他去而复返。

    “老师临时有点事,今天这堂课,你们先自习,分组讨论期末作品的拍摄。”

    “朴松日,你监督。”

    “是,何老师!”

    话音刚落,一个黑黑胖胖的小伙子立刻站了起来。

    黑,那踏马正常了。

    扛摄像机的,有几个白的。

    不多时,老何夹着教案走后,03级摄影系的学生们不由讨论起了何主任突然离堂的原因。

    “喂,老朴,何老师这是?”

    “首先,我不叫喂!”

    听到‘老朴’这个称呼,朴松日就像是炸了毛的猫。

    “还有,冯干车,别踏马再喊我老朴了!”

    “最后。”

    “何老师去干嘛了,你问我,我问谁去?”

    “好的,老朴。”

    冯轩哈哈一笑。

    两人是室友,没什么玩笑是不能开的。

    “……”

    朴松日也无语了,碰到这么个混不吝,找谁说理去?

    不过,他都习惯了。

    因为他是朝鲜族人,从小到大,开过朴姓玩笑的同学、损友,太踏马多了。

    另一边。

    “老穆,真有戏了?”

    得知沈良松口,老何迫不及待地问道。

    “多半。”

    老穆笑着道:“小良现在被韩三坪堵在办公室,这次咱们必须要他给推上去。”

    “是要推啊。”

    老何笑着附和。

    “咱们国内的导演,不拍一部古装大片,那都是不完整的。”

    像老何、老穆,以及张一谋、陈恺歌等78级导演系、摄影系毕业生,都有着浓厚的寻根意识。

    这跟他们身处的年代息息相关。

    80年代,国内出现一股席卷社会的‘寻根’、‘反思’文艺风潮。

    文学、美术、电影、音乐等等圈子,既是参与者,也是被波及的一员。

    探讨民族,探讨历史,探讨人文。

    阿城的《棋王》,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苏童的《妻妾成群》,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顾城的《一代人》,史铁生《我与地坛》。

    音乐圈那边,崔建的《一无所有》、《假行僧》,窦威的《无地自容》、《高级动物》等等文艺作品。

    都是在80年代新思潮的产物。

    那是建国以来文化最热的一段时间。

    当然。

    这股文化热也催生出一批不太好的东西。

    不一会,老何、老穆、张辉军三人杀到了中影。

    然后。

    沈良被四个加起来200多岁的人,轮番‘洗脑’。

    张:“小良,不要有顾虑,不要有压力,尽管大胆的拍,放手的拍,学校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穆:“虽然是商业片,但《三国》题材拍好了,影响力绝对不比你获奖的《小偷家族》、《寄生虫》差多少。”

    何:“没错,你穆老师、张老师说的对,想一想,波澜壮阔的三国,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想法,描绘那个英雄、枭雄辈出的大时代。”

    韩:“放手施为,恶人我来做,幕后团队的事,只要你点将,我和你的老师们,就是绑也给绑来!”

    张:“对!给你一次当韩信的机会,我们这帮老骨头,肯定给你发挥发挥余热!”

    何:“是啊,我们给你举着骨头当火把,编剧你想挑谁就挑谁!”

    “……”

    看着轮番上阵的老师们,沈良越来越觉得……

    不对劲啊!

    很不对劲!

    如果说之前只是怀疑,现在他无比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真踏马上套了!

    氛围都进行到了这里,他再拒绝,它合适吗?

    “别念了,别念了。”

    沈良双手揉了揉脑袋。

    “师傅们,别念了,我接,我接还不行嘛。”

    “哈哈!”

    话音刚落,老穆的笑声几乎同步而起。

    “我就说吧,这小子心里肯定老早就想了!”

    此话一出,现场的另外三人都表示认同,就小良那性格,如果不是早有意动,他们就是把嘴皮子说破,恐怕也没用。

    虽然不知道他在顾忌什么,但结果总归是好的。

    先拍!

    拍踏马的!

    拍完了,能不能接受其他人的认可,那是另外一回事。

    就是拍呲了,那又怎样?

    当导演的,谁踏马没失手过?

    退一万万万步,哪怕拍的不太行,也不会影响沈良的‘影史地位’。

    左手金棕榈,右手金熊,数遍全世界华人圈,独一份!

    就这,还不够?

    随后。

    以老穆为首的老师团,又开始给沈良洗脑。

    给我打住!

    这部电影一毛钱别投!

    拍电影,还是别人的钱更香。

    “小良,听老师一句劝。”

    老何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部电影,咱安安心心拿导演分成,保底10个点,也不少了。”

    “额。”

    沈良瞧了瞧旁边的几位老师,然后轻咳一声。

    “那这样的话,我得改改主意了,之前我还想着,自己投个10%,再拿10个点,或者15个点的导演分成。”

    “如果《赤壁》赚了,不论赚多少,导演分成都捐给学校。”

    “然后设立一个‘新星培养基金’,专门给学校导演系、摄影系的毕业生提供处女作资金。”

    其实,设立基金早在沈良的计划之内。

    哪怕没有这茬事,今年,或者明年,最多后年他就捐一笔钱,也不多,捐个几千万吧。

    如果捐半个小目标,5000万,按照6个点的年收益,每年都有300万的收益。

    这笔钱省着点能投十部八部长片处女作了。

    反正,本金不动,每年利润多少,全部拿出来当做扶持基金。

    权当为学校,为影视圈做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什么名?

    庸俗!

    那只是附带的,微不足道的东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