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1章 总导演竞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1章 总导演竞选 (第2/3页)

 “各位老师,多旋翼无人机目前还是实验室产品,控制程序、平台都很简陋,炸机率高了一点。”

    “没事,新技术总有困难。”

    “老穆说的对,事物总是在曲折中成长,距离奥运还有三年多,时间还很充裕。”

    “对,我相信组委会那边也能理解的。”

    紧接着,一群人又重新回了别墅。

    他们现在闭关的地方是沈良新买的房子,带装修的二手房,地下两层,地上三层,一共七个客房。

    因为不是常驻地,沈良就没重新装修。

    转眼时间来到3月21号。

    从去年年底发出定向征集邀请以来,14家团队群策群力,纷纷加班加点的赶制初版方案。

    近三个多月过去,终于到了竞标日。

    这一天,沈良专门穿了一套绣着奥运标志的休闲外套,原定是七点半集合。

    六点不到,天还蒙蒙亮,沈良就和几位老师来到了宽沟。

    他们是最早到的一组。

    片刻后,陆续有其他团队抵达。

    部队系统的团队到场时,气势最盛,参加陈述的几人全部穿着军礼服,英姿逼人。

    看到那身装扮,沈良心中一动。

    现实世界他肯定没机会穿上这么一身衣服,不过,电影里还是有机会的。

    回头客串一把。

    不多时,张一谋和李桉前后脚抵达,他们也各自带着团队。

    “一谋,这边。”

    张辉军笑眯眯地跟老谋子招了招手,两人大学睡上下铺,关系铁的很。

    “师哥。”

    “一谋。”

    见面之后,一群人不免寒暄。

    当然。

    李桉那边也要招呼几句,好歹是华人圈的大导演,这年头能在好莱坞吃得开的导演,既稀罕,又很吃香。

    少顷。

    蔡郭强和陈恺歌也现身会议室,只是跟其他人组队前来不一样,他们两个都是孤身赴约。

    凯子哥戴着小墨镜,一身黑色的中山装,风采照人。

    他一到,自然而然的坐到了北电导演圈。

    看着周围的其他团队,张辉军的眼角绽出几丝波纹。

    14家竞选团队,北电出身的导演,独占其三!

    还有谁?

    还有谁?

    “凯哥,你怎么就一个人?”

    田壮壮瞥了一眼门口。

    “你团队的其他人呢?”

    “没有其他人,就我一个。”

    说着,凯子哥稍微解释了一下。

    “组委会通知我的时候,我正在忙着《无极》的后期制作,档期都定好了,实在没时间找人组队。”

    “不过,我的空闲时间全都在考虑方案,所以的创意都被我一笔一笔的记了下来。”

    此话一出,在场的几人不由将目光落向凯子哥手里的那个本子。

    咳咳。

    那个不会是方案稿吧?

    老张和老谋子对视了一眼,就刚刚,他们还在聊方案。

    老谋子这次带着两车资料、模型过来。

    沈良准备的跟老谋子差不多,不过,他准备模型是微缩模型+手绘效果图,以及动画演示+无人机现场展示。

    尽可能直观地呈现出最终效果。

    “各位负责人请注意,现在开始抽签。”

    不一会,现场官方人员搬了一个纸箱子进来。

    14家团队依次上前抽签。

    很快。

    沈良抽到了自己的签。

    5号。

    不前不后,一个不错的签,只是,算算时间,他的陈述要放到下午了。

    因为每个团队的陈述时间是50分钟。

    前后再扣去一刻钟左右的休息,午餐、晚餐时间,一天只能安排八家团队。

    换而言之,抽到八号往后的团队,需要等到明天。

    好在宽沟本身就是一个大型会议中心,最不缺的就是客房。

    “呦,我是八号。”

    凯子哥摊开签号,笑着道。

    “这个数字好,寓意好。”

    “一谋,你呢?”

    张一谋展开签号。

    “6号。”

    “也不错。”

    凯子哥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六六大顺,也是个好兆头。”

    “崔老师,可以啊,一号!”

    另一边,歌华团队的人笑着道。

    “第一个,开门红啊。”

    对方口中的崔老师是摇滚歌手崔建。

    那个唱着‘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