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2章 冲击三金大满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232章 冲击三金大满贯? (第1/3页)

    获奖后,沈良更忙了。

    媒体记者、制片人、影视公司,各种酒会,纷至沓来。

    路钏为什么变成坐下吹捧童子的原因,他没时间,也没有兴趣去了解。

    携金熊之势,《寄生虫》的版权交易反而成了最省心,最省力的一个环节。

    连毛子都把报价提到了120万美金!

    都这个数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卖!卖!卖!

    欧洲这边,百代公司的报价也给出700+200万,累计900万美金。

    当然。

    后面的200万美金想要拿到也没那么简单,只有欧洲地区总票房超过4000万美金,百代才会履行附加条款。

    签下两份合同,保底820万美金入账,理想状态下,1020万美金。

    就在沈良即将跟华纳兄弟见面之前,老穆和老何突然来了一个电话。

    “穆老师,老师,你们这么快就回来了?”

    看到两人携手而至,沈良有点意外。

    柏林电影节开幕那天是大年初二,大过年的,这些老师陪着他来柏林,电影节结束,可不得安排一下老师们,以及跟团而来的其他人?

    欧洲十国豪华游,安排!

    “什么时候都可以玩。”

    老穆笑眯眯的摆了摆手。

    “但,相比于旅游,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小良,你知道我们昨天在巴黎见到谁了吗?”

    “谁?”

    一点提示都没有,沈良哪能猜到。

    “一个华夏电影的老朋友。”

    “博伟达?”

    联想到刚刚结束的电影节,沈良的脑子里冒出一个人名。

    《寄生虫》能擒熊成功,这位投出了关键一票。

    据白玲所言,当时的票型很激烈,差一点点,《寄生虫》就输给了那部南非电影。

    “不是。”

    老穆微微摇头。

    “那……”

    沈良眉头微蹙,倏地,一个人名从他的心底浮现。

    “难道是去年刚刚上任的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

    称得上华夏电影老朋友的人可不多。

    既然不是博伟达,多半就是这位了。

    “哈哈,老穆,我说吧,小良肯定能猜到。”

    听到这个名字,老何的脸上堆起了笑容。

    马可·穆勒,听名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外,事实上,他确实是一个意大利老外。

    但。

    老马跟七百年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一样,是一个华夏通。

    马可波罗用一部游记打开了西方人了解东方的大门,而老马则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推动东西方交流。

    早在1975年,老马就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到华夏。

    他的第一站是辽大。

    彼时,因为特殊时期的缘故,学校处于半停滞状态,老马率先接触到国内的样板戏,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拍摄的电影。

    后来。

    他又辗转去了金陵大学,恰逢特殊时期结束,一些早期电影被重新拿出来放映,看完谢缙的电影,老马跟华夏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80年代,老马回国没多久就筹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华夏电影回顾展。

    1986年,老马在电影研究和组织方面的才华引起威尼斯电影节的关注,他被邀请成为威尼斯电影节亚洲选片负责人。

    三年后,谢缙收到老马的邀请担任威尼斯评委,那一年,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成为首部华语金狮奖影片。

    然后,威尼斯电影节成了华语电影的一块福地。

    92年《秋菊打官司》,94年《爱情万岁》(蔡铭亮),99年《一个都不能少》,先后获得威尼斯最高奖。

    除了金狮,《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评审团大奖、夏宇的影帝、龚丽的影后、张园的最佳导演,都是90-00年期间结下的硕果。

    但。

    进入千禧年,经历过90年代的大爆发,威尼斯电影节对东方叙事不再关注。

    00-04年,华语电影在威尼斯主竞赛单元,一无所获。

    咳咳。

    这也是沈良不把长片报送威尼斯的‘理由’之一。

    想要三金大满贯,必须把威尼斯放到最后!

    迄今为止,荣获金棕榈、金熊、金狮奖大满贯的导演只有三个人。

    历史第四人的荣誉,份量不是一般的重。

    即使欧洲三大之间是竞争关系,他们也不会轻易把三金交给同一位导演。

    何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