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9章 浅浅埋伏一手院线(4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59章 浅浅埋伏一手院线(4K) (第2/3页)

  一个月过去,网谊的股价一路从75美刀跌至45美刀。

    单月暴跌40%!

    刺激!

    最近几天,沈良心里一直在打鼓。

    一个月时间,网谊的市值跌了快一半。

    丁老板如果知道是他‘砸的盘’,然后股价一泻千里,不会从羊城杀过来吧?

    易地而处,沈良要知道是哪个孙子干的,一定会把他记在小本本上。

    “你们想怎么投?”

    对于联合投资院线这种事,只要是优质合作方,上影是来者不拒。

    CJ和沈良,是不是优质合作伙伴?

    太优质了!

    “三到四年时间,累计投入一个亿的资金。”

    听到这个数字,任中伦不由多看了沈良一眼。

    一个亿?

    那么多?

    省着点都能建设十家八家影院了。

    他不是怀疑CJ集团的实力,也不是怀疑沈良能不能拿出那么多钱,而是怀疑CJ集团为什么要下那么大的注?

    “细嗦。”

    此刻,任中伦的兴致明显高昂了几分。

    “具体的章程没定,大致情况是这样,CJ和我会成立一家新公司CJ·S,然后新公司再和上影开设一家新公司。”

    沈良不紧不慢道。

    “目前主投的方向是申海、金陵、杭城三座城市,不过,我和CJ有一个共识。”

    “什么共识?”

    “最好是自有物业为主。”

    “唔,这可不好办。”

    任中伦沉吟片刻道:“适合开电影院的物业都是黄金地段,那些大业主不会同意出售的。”

    身为业内人士,任中伦说的,沈良当然知道。

    像申海、金陵、杭城这样的大城市核心物业,谁踏马会卖?

    都是收租。

    电影院的租金模式一般是固定租金+票房分成,二者谁的收益更高,物业方选择哪一种。

    举个例子,如果年固定租金50万,影院年票房产出800万,扣掉8.3%的税,再扣掉院线方7%的分成,归属电影院的收入是366.8万。

    按照20%的票房租金分成,归属物业方的收入是73.36万。

    这种情况下,物业方肯定选择票房分成租金方案。

    反之,如果票房租金分账低于50万,物业就选50万固定租金。

    确保利益最大化!

    “任总说的是,所以,我们的初衷是‘最好’。”

    沈良微微一笑,露出真实意图。

    “如果物业方实在不愿意,我们的要求是不签二选一合同,只签票房分成合同。”

    票房分成,意味着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没有旱涝保收,物业持有方想要利益最大化,必须要给影院更多的支持、配合。

    “这一点,可以商量。”

    上影集团的招牌在江浙沪还是很好使的,那些地产商、物业方,多半会卖面子。

    一家豪华的五星级影院,本来就能引来大量的顾客。

    看完电影,吃吃饭、逛逛商场,很正常吧?

    “还有其他的要求吗?”

    “暂时没有。”

    沈良坦言道:“目前我和CJ集团的李总还处于意向状态,即使要投资,也得等电影拍完。”

    “没问题。”

    任中伦笑着道。

    “你随时联系我,随时有空!”

    接着,两人又聊了几句题外话,任中伦便离开了剧组。

    望着任中伦的座驾越走越远,沈良身子一转,走回了宾馆。

    他投资院线,自然不是心血来潮。

    上影、中影,包括日后的旺达,为什么那么牛?

    因为人家手里有院线,掌握着影片的排片。

    同样是20%的排片率,黄金时间段的20%和垃圾时间段的20%,票房产出是天差地别。

    跟上影合作,只是沈良跨入院线的第一步。

    下一步。

    等到05年院线大洗牌之际,再收购一家中小型院线。

    现在不收购,一方面是资金问题,另外一方面是资质问题。

    眼下的院线全是国有资本主导,想买也买不到,只有等口子放开,民营资本才有资格控股一条院线。

    控股后,沈良准备效仿大地院线的经营策略,专攻非一线城市。

    玛德。

    北上广深的核心物业买不到,我去那些有潜力跻身一线的城市去买,这总行吧?

    十年时间投资、建设30-50家直营电影院,吸纳50-70家加盟店。

    这就是沈良定下的‘十年百店’计划。

    更多?

    有可能会,但‘千店’计划,大概率是不可能。

    太大了,他怕守不住。

    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