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1章 送钱都得排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1章 送钱都得排队 (第2/3页)

缓道:“国际电视总公司的副总张海超前几天联系过,他应该看过本子,对这部剧比较感兴趣。”

    “张海超?”

    沈良一时间没想起是谁。

    “嗯,早年间,他有个名号,东方时空七君子,93年《东方时空》刚筹建时就有他。”

    北电出身的很多人,后来都进了电视台,都是圈内人,老何对这些事,那是门清。

    “《焦点访谈》的前身《焦点时刻》就是他做起来的,后来的《实话实话》、《幸运52》、《同一首歌》也有他参与。”

    “去年,他从央视广告部负责人的位置调去了国际电视总公司当了副总裁。”

    眼见沈良迟迟不语,老何直接问道。

    “你不想跟央视合作?”

    “是不太想。”

    沈良不遮不盖道。

    “老师,央视太大,我拍《开端》,一是给潘子他们练手,二是给工作室拉点活。”

    “还有,我想把版权留下来。”

    “版权?”老何不解道:“你要那东西干嘛,版权不论在你手里,还是央视,后续该分的钱,一分都不会少。”

    “主要我觉得以后版权会很值钱。”

    老何的反应跟当下的大环境,那是一样一样,只要收益没问题,版权归谁,那都无所谓。

    “要是这样的话。”

    这时,老穆出言道。

    “你要么选个小点的地方台合作,要么再等一年。”

    “许可证?”

    一听这话,沈良又秒懂。

    “哈哈,老何,你看这小子,精着呢。”

    老穆先打趣了一句,接着道。

    “是的,明年年中,最多明年年底,民营企业也能申请许可证(电视剧制作)。”

    和电影一样,电视剧制作同样有准入制度。

    95年以前,国内只允许国有制作机构准入,95年至今,默许民营制作机构参与制作。

    但,只是参与制作。

    主导权仍在国有制作机构手里。

    没有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单位等机构的参与,项目根本组不起来。

    正是因为开放民营公司准入,内地电视剧行业迎来了大爆发。

    “那我还是先找电视台合作吧。”

    等一年,黄花菜都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