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2章 九老雅集:白居易的暮年狂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12章 九老雅集:白居易的暮年狂欢 (第2/3页)

气势十足;山脚下的溪水潺潺流着,鹅卵石上长着青苔,踩上去软乎乎的。白居易领着大家找了处背风的山坡,阿福和几个仆人赶紧铺好青毡,摆上酒菜——凉拌马齿苋、清炒竹笋、胡杲带的酱黄瓜,还有白居易自家酿的青梅米酒,装在粗陶坛里,倒在白瓷杯里是浅琥珀色,闻着就有梅子的清甜味。

    “来,老兄弟们,干一杯!”白居易举起酒杯,眼中闪着光。八个老人纷纷举杯,酒杯碰撞在一起,叮当作响。胡杲手抖,酒洒了点在毡毯上,他笑着摆手:“没事没事,就当给草施肥了!”一口酒下肚,青梅的甜混着酒香,老人们都眯起了眼。

    酒过三巡,白居易站起身,清了清嗓子:“春光明媚,咱们不能光喝酒,不如联句赋诗,记今日之乐?”众人都赞同。白居易想了想,朗声道:

    “老逼身来不自由,既无长策退乡愁。

    共寻三径联席饮,同上五峰列队游。”

    胡杲立马接道:

    “花里莺声嫌吉语,云中鹤影喜闲游。”

    他声音有点颤,却一字一句很认真。吉旼指着远处的山峰:“我来接!

    ‘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郑据也来了兴致,接口道:

    “美景良辰堪惜,浮生若梦何辞。”

    刘真、卢真、张浑、狄兼谟也跟着接句,有的写眼前的草木,有的忆过去的岁月,阿福在一旁拿着纸笔记录,偶尔漏了一句,老人们就笑着重复,山坡上满是欢声笑语。

    轮到卢真时,他忘了词,抓着胡子想了半天,狄兼谟在旁边小声提醒:“你昨儿不是说‘醉里乾坤大’吗?”卢真一拍大腿:“对!醉里乾坤大,闲中日月迟!”众人都笑了,白居易笑着说:“没事,咱们又不是考科举,忘了就慢慢想,有的是时间。”

    不知不觉,太阳就偏西了,把远山染成了金红色。老人们坐在毡毯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去,溪水映着晚霞,像撒了把碎金子。胡杲拄着拐杖站起来,腿有点麻,狄兼谟赶紧扶着他:“胡老,慢点走。”白居易望着老兄弟们的背影,觉得心里满当当的——这才是晚年该有的样子啊,有酒有诗,有老友在旁。

    下山的时候,老人们走得慢,阿福雇了两顶小轿,让胡杲和郑据坐着。白居易跟在后面,看着夕阳把大家的影子拉得老长,心里冒出个念头:要是能再多几个人,再热闹点,就更好了。

    没过多久,洛阳就入了夏。池塘里的荷花刚冒尖,白居易就开始张罗着再聚一次。这次,他想起了两个人——95岁的李元爽和136岁的释如满。李元爽是洛阳有名的隐士,住在城郊的茅屋里,平日里靠采药为生,白居易前几年去山里赏秋,还跟他喝过茶;释如满是香山寺的高僧,鹤发童颜,据说能背完整部《金刚经》。

    他先让阿福去城郊请李元爽。阿福回来时,满脸佩服:“老爷,李老先生正在山里采药呢,一听是您请,立马就收拾东西,还说要给您带点新鲜的灵芝!”接着,白居易亲自去了香山寺,释如满正在禅房里打坐,见他来了,笑着起身:“乐天居士,许久不见。”

    两人坐在禅房里,喝着寺里的山茶,聊起了佛法,白居易邀他去别墅小聚,释如满一口答应:“能与诸公论诗品茶,是好事。”

    聚会定在白居易的香山别墅。这别墅在半山腰,院里有个小池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