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二章张籍一边扎人间苦,一边接岁月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二章张籍一边扎人间苦,一边接岁月暖 (第2/3页)

典型的就是《山头鹿》。开头先写鹿多自在:“山头鹿,角芟芟,尾促促。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狱。早日熬熬蒸野冈,禾黍不收无狱粮。”你以为他在写鹿?错了,他是拿鹿的自在,反衬老百姓的苦——穷人交不起租,丈夫死了没下葬,儿子还关在牢里,田里的庄稼旱死了,连给狱里儿子送的粮都没有。

    到结尾,他转过来问:“县家唯忧少军食,谁能令尔无死伤?”——官府只担心军粮不够,谁管你们老百姓死不死、伤不伤?前面的铺垫全是为了这一句,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最后突然砸在硬石头上,疼得你心里发慌。

    他的语言也巧,全是大白话,却藏着深意。比如《筑城词》里“杵声未尽人皆死”——筑城墙的杵声还没停,干活的人就全累死了。没有华丽的词,就七个字,把徭役的残酷写得透透的。你能想象到,那些民工光着膀子,挥着杵砸土,汗珠子掉在地上摔成八瓣,最后一头栽在城墙上,再也起不来的样子。

    张籍的诗,就像老北京的糖葫芦,外面裹着糖(通俗的话),里面藏着核(尖锐的批判),咬一口,又甜又酸,还得慢慢嚼才尝出味儿。

    晚年诗里的“软心肠”:把日子过成茶,越品越淡

    五十岁以后,张籍的诗风变了。不是他不关心老百姓了,是他熬了一辈子苦,终于跟日子和解了。以前写乐府,像拿着刀剖开现实;后来写闲适诗,像捧着杯温茶,坐在院子里看云——不是没了锋芒,是锋芒藏进了烟火气里。

    他写日常,细得像针,能挑出日子里的小温柔。比如《夏日闲居》里“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辰时(上午7-9点)按日子配药,卯时(凌晨5-7点)就煎好了茶。一个老人,早上起来不急不慌,先把药配好,再守着炉子煎茶,阳光从窗缝里照进来,落在药罐上,冒着细细的热气。没有大起大落,就是最普通的养病日子,却写得让人心里暖暖的。

    他不再写“夫死战场”的惨,而是写“煎茶赏草”的静——不是他忘了苦,是他知道,苦日子里也能找出点甜。

    还有《夜到渔家》,更绝。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