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裴迪:禅意诗风里的空灵境界 (第3/3页)
,那些新叶擦过他的衣襟,凉丝丝的,像有人用手轻轻扫过。
他走得慢,故意把胳膊往树枝那边凑了凑——你猜怎么着?那些山翠好像真的在“拂”他的衣服,不是一下两下,是跟着他的脚步,一下轻、一下重,有时候还会把碎叶落在他的衣襟上,像给衣服绣了朵小绿花。
他低头看着那些碎叶,觉得不是在“走山路”,是在“和山翠聊天”——他往前走,山翠就凑过来碰他;他停下来,山翠就围着他转,没有人和物的界限,没有“我”和“自然”的分别,就像一滴水融进了大海里。
后来他把这句写进诗里,有人问他:“裴兄,山翠怎么会‘拂’人衣呢?这不是瞎写吗?” 裴迪指着自己的衣襟说:“你看,上次去山里,山翠还在我衣服上留了叶子呢——不是我写它拂我,是它真的在拂我。你心里把它当朋友,它就会跟你互动;你心里把它当死的景色,它就只是颜色而已。”
这话正好被王维听见了,王维笑着补充:“裴兄这是写出了‘青霭入看无’的真意啊!我写青霭,是走进雾里,人和雾就分不清了;他写山翠,是山翠来碰人,人和山就分不清了——都是物我两忘,可他更质朴,更像山里的人说的话。”
裴迪的禅意诗,就是这样——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他眼睛看见的、耳朵听见的、手摸到的真实。
他写“茶烟轻飏处,心与白云闲”,是清晨煮茶时,看水汽飘向天空,觉得自己的心也跟着飘上去,和白云一起慢慢走;
他写“渔舟逐晚唱,归鸟入林深”,是傍晚在江边看渔船回来,听渔民唱着歌,看鸟儿飞进树林,觉得自己也该像渔船、像归鸟,回到该回的地方,守着该守的静。
晚年的裴迪,很少出门了,每天就在竹下扫叶、煮茶、读诗。有晚辈来问他:“先生,怎么才能写出带禅意的诗啊?” 裴迪指着竹下的落叶说:“你先别想着写诗,先蹲下来,听听落叶落在地上的声音;先别急着赶路,先停下来,看看云光怎么漫过你的脚;先别总想着‘我要怎么样’,先想想‘山翠想怎么样’——等你把自己放进山水里,把心放进日子里,禅意自然就来了,诗自然就成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阳光正透过竹叶,落在他的白胡子上,像撒了一层碎金。竹下的石桌上,放着他刚写的诗:
“竹扫阶前叶,茶烹石上泉。
心闲无一事,坐看白云迁。”
没有禅字,没有佛语,可每个字里,都是禅的空灵,都是生命的沉思——就像他一辈子那样,在山水里悟禅,在禅里写诗,在诗里活成了一道安静的风景,活成了辋川的风、蜀州的云,活成了后人读诗时,能感受到的那一份通透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