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四章沈子明:吴兴沈氏“诗坛链接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四章沈子明:吴兴沈氏“诗坛链接者” (第2/3页)

要是有人光说好听的,背后却笑话我,那算不得真朋友。以后你交朋友,也得找这样的——不看他会不会说漂亮话,看他能不能跟你说心里话。”

    沈子明似懂非懂地点头,从怀里掏出个巴掌大的木册——这是哥哥给他做的“记事册”,专门用来记生字和诗句。他拿起炭笔,一笔一画把“文贵真,友贵诚”写在第一页,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砚台。

    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满脑子都是父亲的话,还有《枕中记》里“黍尚未熟”的场景——原来写文章、交朋友,都跟蒸黄米饭一样,急不得,得用真心慢慢熬。

    后来的日子,他总把这本小册子带在身上。帮父亲整理《建中实录》时,看到记载百姓流离失所的段落,父亲红着眼圈改稿,他就翻开册子看“文贵真”,明白“真”就是不回避苦难;帮哥哥招待韩愈时,韩愈直言不讳地指出他诗里的毛病,他没觉得委屈,反而想起“友贵诚”,赶紧把建议记在册子上。

    连后来李贺把诗稿塞给他说“只可予君读”时,他摸了摸怀里的册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守好这些诗,不能辜负这份“诚”。

    哥哥沈传师:从“韩柳之交”里蹭来的“文人圈子”

    沈子明长到十多岁时,哥哥沈传师是文坛小有名气的人物了。那时沈传师常把韩愈、柳宗元这些人请到家里,几个人围坐在庭院的老槐树下,喝着吴兴的碧螺春,聊的全是“文以载道”“诗要写实”的话题。

    沈子明总躲在廊下听,见韩愈拍着桌子说“唯陈言之务去”,柳宗元则慢悠悠补一句“然亦需有物可写,空喊口号无用”;见哥哥给韩愈递茶时,特意把刚抄好的诗稿递过去,韩愈翻了两页就赞“传师这字里有筋骨”。有次韩愈发现了廊下的他,笑着招手:“子明也来听听?你哥说你爱读诗,要不要念两句给我们听听?”

    沈子明脸一红,小声念了句刚学的“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点头:“这诗好就好在‘润’字,不刻意,却把春雨写活了。以后多跟你哥学学,多认识些能说心里话的文人,比闷头读死书强。”

    这话沈子明记了一辈子。后来哥哥任宣歙观察使,把他带到宣州幕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