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三章沈子明与李贺诗稿里的生死相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十三章沈子明与李贺诗稿里的生死相托, (第2/3页)

    “子明兄,我怕是熬不过这季了。”李贺声音微弱,伸手掀开诗稿,“一共二百三十三首,是我这辈子所有的念想。”他顿了顿,眼里泛起水光,“我没家室子弟,这些诗要是丢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你帮我让它们活下去,行吗?”

    沈子明握着他冰凉的手,眼泪滴在诗稿上:“你放心,我就是拼了命,也得让这些诗传下去。”

    李贺笑了,从枕下摸出个磨旧的锦囊,里面全是没来得及整理的残句:“这个也给你,都是些零碎念头,或许……或许能凑成完整的诗。”

    三天后,李贺走了。沈子明抱着那捆诗稿,在老槐树下坐了一夜。风卷着落叶落在诗稿上,就像当年李贺骑驴走过的那些清晨,那个会蹲在土埂上写句子的人,再也不会笑着递过诗稿问“这句好不好”了。

    他本想立刻为李贺整理诗集,可没过多久,因避战乱加上生计所迫,不得不开始“东西南北”的漂泊生涯。那捆诗稿被他缝在贴身的衣袋里,翻山越岭时护在胸口,遇着大雨就揣进怀里,哪怕自己淋得湿透也不敢让纸页沾潮。

    世事难料,在一次渡黄河时,船遭风浪倾覆,他抓着船板保命,等上岸后才发现,衣袋被划开了口子,诗稿不见了踪影。

    沈子明疯了似的在河滩上找了三天三夜,捡回几张烂得剩边角的纸,上面的字迹早已模糊。那些日子,他夜夜失眠,一闭眼就看见李贺临终时的眼神,心里的愧疚像野草疯长——他答应了要护着这些诗,却把它们弄丢了。

    醉后寻踪:十五年未凉的初心

    这一丢,就是十五年。

    太和五年(831)的冬天,沈子明在江南定居下来,日子总算安稳了些。除夕夜,他独自喝着闷酒,想起李贺,想起那些丢失的诗稿,越喝越愁,最后醉倒在书箱旁。半夜酒醒,他迷迷糊糊地翻找水喝,不小心碰倒了最底层的一个旧木箱,里面的东西哗啦啦撒了一地。

    月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一叠用油纸包着的纸卷上。沈子明的心跳突然停了——那油纸的纹路,是当年他特意为李贺诗稿选的!

    他哆嗦着拆开油纸,里面赫然是那捆熟悉的诗稿,麻绳捆扎处还留着他当年打的结,连锦囊里的残句都在。原来当年渡河前,他怕诗稿受损,特意转放进了木箱,后来仓皇逃难忘了这事。

    捧着诗稿的那一刻,沈子明哭得像个孩子。十五年的漂泊、愧疚、思念,全涌了上来。他一页页翻看,那些“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字句,还带着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