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七章顾况:茅山枕云睡的“华阳真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七章顾况:茅山枕云睡的“华阳真逸” (第2/3页)

送他,劝他“以后少写些刺人的诗”,他却灌了口酒笑:“我这笔,要是就写好听的,还不如烧了!”

    饶州的日子苦,他却没闲着,帮百姓改户籍、减赋税,有空就写些“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的诗。有人说他“傻”,贬官了还不老实,他却不管——在他眼里,官再小,也得对得起老百姓的饭。

    李泌援手又失恃:《海鸥咏》里的“不低头”

    顾况在饶州一待就是十年,头发都熬白了,眼看就要在小官任上退休,却遇到了人生里的“贵人”——李泌。

    那时李泌刚任宰相,听说顾况的才名和耿直,特意把他调回长安,任从六品的著作佐郎,让他在史馆修史。第一次见李泌,顾况忍不住问:“相爷不怕我再写‘刺诗’?”李泌却笑:“我要的就是你这股真性情!史馆要写真实的历史,不是编好听的故事。”

    那段日子,是顾况宦海生涯里少有的舒心时光。他跟着李泌论诗、修史,甚至敢当着百官的面,说“如今赋税太重,百姓活不下去”。李泌总护着他,说“顾况敢说真话,是朝廷的福气”。

    好景不长,没两年李泌就病逝了。李泌一死,那些以前被顾况“戳过痛处”的权贵,立马翻了脸——有人说他“依附李泌,结党营私”,有人说他“修史不实,抹黑朝廷”。

    顾况看着李泌的空座位,心里堵得慌。那天在史馆整理李泌的旧稿,见窗外有海鸥飞过,却被一群鸱鸢(恶鸟)追着啄,他想起李泌在世时护着自己的样子,提笔就写了首《海鸥咏》:

    “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

    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

    诗里的“丹凤”是李泌,“鸱鸢”就是那些排挤他的权贵。这首诗一出来,朝堂炸了锅——“顾况竟敢骂我们是鸱鸢!”没过多久,贬令又到了:顾况贬为饶州司户参军,还是原来的破官,还是那个苦地方。

    有人劝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