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江南月珰:李贺客途里的清风缘 (第2/3页)
回到乌篷船,李贺把碧螺春小心翼翼地放进锦囊,然后拿出纸笔,借着船头的灯光,写下: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他把女子的模样,把江南的晚风,都写进了诗里,每一个字,都带着初见时的心动。
青石板上的徘徊:贫困里的自我放逐
接下来的几天,李贺每天都会去巷口的青石板路,有时能遇见女子在捣衣,有时看见她家门口挂着的蓝布衫。他喜欢听女子说话,喜欢看她捣衣时的样子,喜欢闻她身上淡淡的皂角香,他始终不敢靠近,远远地看着,像一只怕被惊扰的小鸟。
有次他在巷口的茶馆里喝茶,听见邻桌的人在议论女子,说她长得好看,气质又好,好多有钱人都想娶她,可她都拒绝了。李贺听着,心里既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女子没有轻易将就,难过的是自己和那些有钱人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他摸了摸锦囊里的碧螺春,又摸了摸身上打补丁的衣服,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他想起自己“唐诸王孙”的身份,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想起科举失利的打击,想起丧妻的痛苦,觉得自己像个笑话——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还怎么去追求喜欢的人?还怎么给她一个安稳的未来?
那天晚上,李贺在乌篷船里,看着江南的月亮,喝着女子送的碧螺春,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他想起女子清澈的眼睛,想起她温柔的笑容,心里充满了矛盾——他渴望爱情,渴望能有一个人陪他走过这艰难的岁月,现实的贫困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让他连靠近爱情的勇气都没有。
他拿出纸笔,写下《渌水辞》:
“今宵好风月,阿侯在何处?
为有倾城色,翻成足愁苦。”
诗里的“愁苦”,是他对女子的心动,也是他对处境的无奈。这场邂逅,注定是一场无疾而终的梦,因为他给不了女子想要的生活,也给不了一个像样的未来。
第二天清晨,李贺没有去巷口告别,他悄悄地登上乌篷船,让船夫撑船离开。船行渐远,他回头望去,巷口的青石板路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江南的烟雨里。他把脸贴在船舷上,眼泪像江南的梅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