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2 政策专家的深夜来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162 政策专家的深夜来电 (第3/3页)

步想连向哪里。”

    “可是……万一这是诱饵呢?”

    “那就让它钓。”陈帆看着屏幕上缓慢跳动的日志流,“我们不反击,但也不能让它全身而退。”

    话音落下,他打开内部通讯端口,录入一条加密指令:**启动‘影轨计划’一级响应,所有对外接口切换至镜像模式,真实数据流转入离线通道**。

    这是系统最高等级的防御协议之一,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外界能看到的运营数据都将经过筛选和延迟发布。真正的决策依据,只存在于本地服务器闭环中。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双手撑在边缘。大屏上的三条信息线并行运转:政策变动的蛛丝马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痕迹、以及那条潜伏在系统深处的恶意代码。它们看似独立,实则彼此呼应,像是同一张网的不同节点。

    谁在织这张网?

    那位专家为什么要打破惯例亲自示警?是为了帮他,还是为了引他做出某种反应?

    还有那个后门程序——为什么不直接窃取数据,而是试图修改权限表?难道他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未来的操作权?

    他盯着屏幕,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市政公告发布时间是晚上九点四十三分,而电话打进来的时刻是九点四十五分。也就是说,在官方信息发布前两分钟,对方就已经知道结果。

    这意味着什么?

    他正要下令调取政府内网信息发布节点的登录日志,技术员的声音再度传来:“总指挥,沙箱中的后门程序完成了第三次握手,现在正尝试上传一段加密数据包。”

    “内容解码了吗?”

    “正在破解。不过……我们发现它的数据结构有点特别,不是常见的命令格式,倒像是某种反馈确认。”

    陈帆眼神一凝:“反馈?对什么的反馈?”

    “还不确定。但从传输频率和包头特征来看,它可能是在回应某个外部指令的执行状态。”

    他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入侵,而是一次测试——对方在确认,他们的后门是否已经成功植入,是否能正常回传信号。

    换句话说,刚才那通电话,也许不只是警告。

    也许,是一次同步行动的开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