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商业综合体的黎明 (第2/3页)
启多角度还原。主视角显示男子主动偏离通行路线;侧面镜头捕捉到其右手曾短暂扶住桌沿借力;顶部视角确认其左脚鞋尖在碰撞瞬间有明显发力动作。整个过程持续不到五秒,但三次规避正常取餐路径。
“不是失误。”陈帆说,“是设计。”
系统随即启动身份追溯模块。此人入场时未使用会员卡,手机信号仅连接一次商场Wi-Fi,且IP归属地经比对发现曾出现在宏远地产旗下物业公司内网记录中。面部识别未匹配成功,但步态分析与三个月前某行业论坛中一名参会者吻合度达91.6%。
“和第156章那个联盟成员走姿一致。”技术员低声确认。
“把原始影像切出来。”陈帆下令,“15秒,从他靠近柜台开始,到液体溅出为止。加上时间戳和坐标信息。”
文件打包完成,上传至项目官方公众号后台。配文仅一句:“我们欢迎真实反馈,也尊重事实。”
消息发布时间为九点四十六分。三分钟后,社交平台相关话题热度下降42%。原视频转发账号被大量用户质问“是不是收了钱”,部分本地生活群组开始删除链接。
十一点零二分,媒体观察团进场。几名财经记者手持录音笔,在中庭随机采访顾客。系统监测到关键词“算法冷冰”“机器没人情”短暂升温,立即触发舆情响应机制。
陈帆回到指挥席,调出动态热力图投影。画面上,红色的区域自然聚集于休息区与亲子互动角,蓝色冷区集中在电梯井附近。一条隐形动线贯穿三层楼面,恰好串联起书店、咖啡馆与文创集合店。
“叫他们过来。”他说。
记者们被请入指挥中心。大屏正播放十分钟前的客流演化过程。
“这不是我们规划的。”陈帆指着屏幕,“是顾客自己走出来的。”
他放大一处交叉口,显示两个原本独立的品牌活动因人流交汇产生叠加效应,现场转化率提升近四成。“你们说机器不懂温度,可数据显示,人们愿意为某种氛围停留。我们只是看见了它。”
有记者提问:“是否担心过度依赖系统导致运营僵化?”
“系统不决定什么该存在。”陈帆回答,“它只告诉我们,什么已经被选择。”
发布会结束于十二点十八分。《首日运营白皮书》自动生成,并推送至所有合作商户后台。内容包括各品牌坪效排名、顾客驻留热点分布、以及跨品类消费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