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2 拍卖会上的暗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52 拍卖会上的暗流 (第2/3页)

泡沫。如果竞价超出系统估值区间,说明市场情绪已经被操控,那就不是交易,是赌博。”

    周婷微微点头:“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出手?”

    “等热度起来,但还没失控的时候。”他说完,收起设备,“准备去现场。真正的考验,不在会议室,而在拍卖厅。”

    半小时后,北京市土地交易中心三楼拍卖大厅内,编号B07的席位亮起了电子标识灯。陈帆坐在其中,左手边放着一台加密平板,右前方则是本次出让地块的基本资料册。

    会场陆续坐满。三家头部房企的代表分别落座于前排中央位置,彼此间隔不远,但没有任何交流。工作人员宣读规则,确认保证金到账情况,整个流程按部就班。

    起拍价公布:八千万元。

    竞价开始后,气氛迅速升温。多家中小开发商轮番举牌,价格稳步攀升。一亿、一点五亿、两亿——每一次加价都引发轻微骚动,后排观望者开始交头接耳。

    就在报价突破两亿元大关,进入千万级加价阶段时,原本激烈争夺的三家房企代表突然同时停止动作。

    没有人再举起号牌。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主持人的声音在空旷中显得格外突兀:“两亿,有无人继续出价?两亿一次……”

    时间仿佛被拉长。第二遍提醒过后,仍无反应。

    第三遍即将出口之际,陈帆指尖已在平板上滑动。他调出了后台同步上传的行为记录——包括每家房企代表的举牌频率、停顿节奏、甚至面部微表情的帧级捕捉数据。

    这些信息被实时导入“行为博弈分析模块”。系统基于过往二十场公开土地拍卖的样本库,正在计算当前竞拍方之间的协同异常指数。

    进度条推进至89%时,初步结论弹出:目标三方在关键节点的动作一致性达到91.3%,显著高于正常竞争阈值(62%以下),存在高度共谋嫌疑。

    几乎同一时刻,陈帆也完成了另一项交叉验证。他命令系统检索近三个月内这三家企业背后的股权结构变动,结果发现其中两家的实际控制人,均通过离岸基金间接持有同一家建材集团的股份。而该集团近期正密集增持水泥与钢铁类资产。

    这意味着什么?

    不是临时退缩,而是早有预谋。他们不需要把价格抬上去,只需要制造冷清假象,让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