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9 三亿美元的命运抉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49 三亿美元的命运抉择 (第2/3页)

仍保持运作的概率为89.3%,远超其他两种。尤其在“创始人失能”或“团队解散”等极端设定下,其自我维持能力近乎恒定。

    “因为它不再依赖我们。”陈帆轻声说,“它自己成了规则的一部分。”

    房间里一时安静。李航盯着那条平稳向上的存活曲线,忽然问:“你什么时候开始想这事的?”

    “不是想。”陈帆回答,“是看见了。”

    他调出一段历史回溯数据——2008年雷曼破产后的三个月,一家成立于1920年代的德国工业信托仍在支付学者津贴,资金来源是百年前某位工程师捐赠的专利收益。历经纳粹征收、战后重组、欧元危机,那个基金会始终没倒。

    “有些东西比人活得久。”他说,“只要结构对了。”

    周婷沉默片刻,打开权限面板,“如果走这条路,需要立刻重构资金通道。现有账户全部要剥离控制权,转入不可撤销信托,法律文件今天就能起草。”

    “技术层面呢?”陈帆问李航。

    “最难的是分配逻辑。”李航调出算法草图,“不能按申请人数平摊,也不能只看成绩。得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哪些人真正推动了认知边界?哪些研究可能改变行业底层逻辑?这些都得量化。”

    “那就从‘问题质量’入手。”陈帆建议,“不是答案多准,是提出的问题有没有穿透力。十年前我们靠信息差赚钱,现在应该支持那些能打破信息壁垒的人。”

    周婷点头,开始编写新模块的核心判定条件。她引入神经拟态服务器的情绪识别数据,用于分析申请人陈述时的认知投入度;再叠加区块链存证系统,确保评审过程全程可追溯且无法篡改。

    “名字呢?”李航忽然问。

    没人说话。

    几秒后,陈帆输入一行字:“启明计划”。

    界面刷新,全新的架构图缓缓成型。主体为非营利法人,总部注册于新加坡,执行中心设在国内实验室旧址。首批覆盖五十所高校,重点扶持算**理、金融普惠、系统稳定性三大方向。

    “启动慈善管理模型。”周婷按下确认键。

    系统响应迅速。自动生成第一期预算分配表:两千万美元用于建立开放式课程平台,一千五百万支持青年研究员驻场项目,八百万配置为风险补偿基金,应对潜在学术争议或法律纠纷。

    李航看着自动校验通过的合规报告,“以后我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