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6 神经拟态服务器的突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46 神经拟态服务器的突破 (第2/3页)

方,目光紧锁波形变化。

    三分钟后,该交易员起身离开座位,五分钟后,其所在机构账户下达一笔大规模减持指令,涉及三只热门科技股。

    “匹配成功。”李航调出统计模型,“过去七十二小时内,类似组合特征共出现十九次,其中十七次在三分钟内触发卖出操作,准确率89.7%。”

    房间里安静了一瞬。

    “这不是预测。”周婷轻声说,“是读取。”

    陈帆没有回应。他调出另一组历史数据,将去年三季度某次突发抛售事件中的交易员影像重新输入系统。几分钟后,结果返回:在官方公告发布前十二分钟,已有六名关键岗位人员表现出相同生理信号集群。

    “信息差不在消息本身。”他说,“而在身体反应。”

    李航立即着手优化数据流架构。原始信号维度极高,若按常规方式传输,带宽压力过大。他启用脉冲神经网络进行特征蒸馏,将原始视频流压缩为一组动态参数向量,保留关键神经响应轨迹,同时把数据占用降至原来的十五分之一。

    “可以实时跑了。”他确认资源占用率,“只要视频源不断,系统就能持续输出情绪指数。”

    周婷则构建双通道验证机制。她将情绪信号输出与资金流向、舆情热度进行交叉加权,设定只有当三项指标同步趋强且置信度超过90%,才生成可执行预警。

    “避免误判。”她说,“毕竟人也会有偶然反应。”

    陈帆点头,亲自设定最终阈值规则。系统界面新增一个独立模块,命名为“行为金融感知层”。一旦触发条件,主控屏将弹出闪烁提示,并自动锁定相关机构账户动向。

    调试完成后的第十一分钟,第一幅全息情绪热力图在空中展开。

    亚太区域的几大交易所坐标上,密集红点正在跳动。东京、首尔、上海,多个市场的情绪指数陡然攀升。其中三个光点尤为明亮,对应的正是此前多次预警的机构席位。

    “抛售潮前置信号已确认。”系统语音提示,“预计集体行动窗口:十二分钟后。”

    距离上次异常访问已过去两个小时。主控中心仍处于封闭状态,所有对外接口保持断开。服务器群组稳定运行,散热管道中蓝光流转不息。

    “以前我们看成交额、看持仓结构、看新闻热度。”陈帆望着悬浮的热力图,声音低沉,“那些都是结果。而现在,我们看见了动机。”

    周婷调出实时对比面板。左侧是传统风控模型的输出曲线,平稳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