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运筹帷幄与代价的权衡 (第3/3页)
“消极”。要动他,尤其是在这个沙瑞金与李达康及背后势力进行生死博弈的敏感时刻,动他需要一个极其过硬的理由,并且要为他安排一个足以让他本人满意、让其无法拒绝的“好去处”,才能避免他狗急跳墙,倒向李达康,或者引发更大的政治风波。
这个“好去处”,必然是一个有实权、有油水或者极其安稳显赫的省直厅局岗位。这样的位置,每一个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背后是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
如果沙瑞金亲自来安排,他需要动用自己宝贵的政治资源,去协调、去交换,甚至可能因此欠下不小的人情债。这在他正全力应对秦家、李家疯狂反扑的当口,无疑是分散精力、消耗实力的不明智之举。
那么,沙瑞金话里提到的“跟宁方远商量”,就成了关键!
这意味着,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沙瑞金是希望由宁方远来出面,动用省政府那边的资源和影响力,来为孙连城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从而平稳地将其调离。
然而,宁方远是凭什么要帮这个忙?尤其是在明知孙连城的调动是为了给沙瑞金的“尖刀”扫清障碍,必然会招致李达康以及其背后京城势力的极大怨恨和反弹的情况下?
这需要沙瑞金付出代价!而且是在平时数倍甚至十数倍的代价!
这可能意味着,在未来的某些关键议题上,沙瑞金需要对宁方远做出更大的让步;可能意味着,在人事安排、资源配置上,要给予宁方远更多的自主权;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汉东权力格局的划分!
这就是政治,赤裸裸的交易和权衡。沙瑞金为了确保白景文这把“尖刀”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不惜准备付出如此巨大的潜在成本。
白景文深刻地理解这一点,这让他更加感受到肩头担子的沉重。他必须竭尽全力,争取在不动用这“最后手段”的情况下打开局面,否则,他每一点工作上的受阻,都可能意味着沙瑞金书记要在背后付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代价。
“书记,田书记,请放心!”白景文站起身,挺直腰板,目光坚定如铁,“我一定尽最大努力,在光明区站稳脚跟,打开局面,绝不轻易动用最后方案,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沙瑞金和田国富看着眼前这个沉稳而决绝的年轻人,眼中都流露出欣慰和期待。他们知道,他们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看白景文如何在这片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挥舞起他们赋予的利剑,劈开眼前的迷雾与阻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