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9章 灶台与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29章 灶台与米 (第3/3页)

静知只觉得压在心头的阴云被一阵强风吹散,瞬间天光大亮,刚才的焦虑和阴郁一扫而空。

    困扰她许久的难题,竟然在余夏三言两语间就找到了如此完美的解决方案。

    她甚至有点过意不去:“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给王双开两份工资?一份他的,一份算是请他妈妈做顾问的?”

    余夏被她这突如其来的“财务建议”逗乐了,从善如流地点头:“是个好主意,下个月就给他涨薪。算是团队的特殊人才引进津贴。”

    这个玩笑般的提议,却让江静知心里最后一丝疑虑悄然消散了。

    如果王双愿意把自己的母亲也引入项目帮忙,那至少说明,他这个人是坦诚的,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吧?

    一直隐隐盘踞在她心头关于“王双”身份的那点古怪感,在这一刻,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还有一件巧合的事,王双妈妈也叫王靖,不过是立青靖。”余夏笑道。

    “那是因为姓王的人太多了。”江静知也笑了,仿佛见惯不怪。

    她看着眼前这个似乎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搭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轻松而真实的笑容:“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米仓’,随时可以开放。”

    余夏也笑了,眼神明亮:“现在就可以开始。我的‘灶台’,已经预热好了。”

    这一刻,余夏忽然想到了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交叉学科的魅力在于能产生“1+1>2”的效应。

    现在他有点明白了。这种效应不只发生在学术上。

    当她因为实验图像数据处理愁眉不展,而他恰好能提供一个算法思路帮她破局时;

    或者当他困在一个技术细节里,她一句来自生物视角的提醒让豁他然开朗时——

    那种相互成就的瞬间,带来的满足感是纯粹的、加倍的。

    或许,最好的项目合作,不是简单的分工,而是像现在这样——在两个独立的进程之间,建立了一条高带宽、低延迟的私有通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