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技术宅的产品设计 (第3/3页)
,优先改造采光最佳的三间房。
    独立卫浴、24小时热水、全新床品是底线。隔音效果要加强。
    “网络信号是生命线!”张俪反复强调。在余夏协调下,村里额外拉通了一条网络专线。
    厨房贴白瓷砖,实现明厨亮灶。菜单极简,主打“虎头山散养土鸡煲”,外加烧烤,再辅以时令山野菜。
    张俪拍板:“一招鲜吃遍天,咱就靠这道招牌闯出来!”
    观景平台就地取材,原木搭建,视野绝佳。从村口到家的土路完成了硬化,竖起了手绘木指路牌,清晰又带点童趣。
    一周后,样板间雏形初现。
    张俪一个电话,请来了三位导游生涯中最严苛也最专业的老姐妹,进行“压力测试”。
    老导游们火眼金睛:
    “俪俪,床品舒服!窗帘遮光不够,城里人睡不沉!”
    “鸡汤没挑儿!上菜速度得练,饿着肚子的客人脾气躁。”
    “Wi-Fi密码贴哪儿了?找半天!细节定成败!”
    王阿姨更是一针见血,指着观景台:“这儿晚上黑洞洞的!多挂几串太阳能小彩灯,氛围、拍照不就全有了?”
    张俪握着小本飞速记录,如同面对最严格的审计。
    晚餐时分,她用喷香的土鸡煲、醇厚的山泉米酒和十二分的诚意,将老姐妹们招待得心满意足。
    微醺的王阿姨拍着张俪肩膀:“阿俪,靠谱!路子对了!下回我带团来捧场!”
    送走内测团,张俪虽疲惫却目光灼灼。她望着被指出诸多不足、却更显生机的小院,对江静知和余夏说:“瞧见没?专业的力量!咱们这第一步,算是扎下根了!”
    夜色渐浓,虎头山的第一块招牌灯箱亮起微光。朴素,却坚定地照亮了一条崭新的山村前路。
    暑气渐消,虎头山悄然换了模样。
    村口新立的木牌坊上,“梯田生态体验村”几个大字笔触虽带几分稚拙,却焕发着蓬勃生机。
    得益于江静知与舅妈持续输出的“沉浸式”短视频,以及首批游客在朋友圈的热心分享,这几周真真切切迎来了数拨慕名而来的自驾客。